[发明专利]一种可快速键合的模块化微液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9484.7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4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强;许依海;杨晨;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舟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模块化 微液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键合的模块化微液滴装置。该装置包括注射泵、传输管、操作台和夹持装置。夹持装置通过可上下移动的盖板、压块、安装槽可以实现实现多层数的芯片的快速键合。通过盖板上的通孔与传输管的配合,可以用多个夹持装置夹持不同的芯片,实现芯片的串、并联使用,实现模块化芯片的灵活组合。通过盖板和压块固定芯片,不需要使用粘胶,可以多次、循环使用。也不需要使用螺栓等可分离的零件,芯片更换的方法简单、快捷。夹持装置的保存与管理也更加省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涉及微流控芯片的多组合、多层数快速键合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键合的模块化微液滴装置。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现在分析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微流控芯片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微流控芯片分析以芯片为操作平台,同时以分析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为依托,以微管道网络为结构特征,以生命科学为目前主要应用对象,是当前微全分析系统领域发展的重点。
微流控芯片使用时需要安装在微流控芯片夹具中,再与外部泵阀系统及管路进行连接。目前微流控芯片夹的安装方式包括螺钉连接、胶粘等。其中,使用胶粘进行连接的方法不可逆,无法进行芯片的更换。螺钉连接虽然可以更换,但是需要将夹具部件全部拆散,不仅不利于芯片的安装和拆卸,还容易造成零件丢失,使用不方便,降低检测效率。同时也不能实现不同层数芯片的键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快速键合的模块化微液滴装置,用于实现不同层数微液滴芯片的快速键合或串并联,可以解决上、下层芯片配合设计复杂,键合耗时长的问题。
一种可快速键合的模块化微液滴装置,包括注射泵、传输管、操作台和夹持装置;传输管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操作台用于固定夹持装置,进液管将原料从注射泵传输到夹持装置中,出液管用于将处理后的材料从夹持装置中引出;夹持装置用于定位和夹紧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的输入口通过夹持装置与进液管连接,输出口通过夹持装置与出液管连接;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基板、安装槽、转轴、盖板、限位板和夹紧组件。安装槽为位于基板中央区域的凹槽,两端设有固定在基板上的限位板;转轴通过限位板上的滑槽与限位板滑动连接,使转轴相对基板上下滑动;盖板的一侧与转轴固定或转动连接;盖板通过翻转能够覆盖到安装槽上;盖板上开设一个或多个输入通孔,以及一个或多个输出通孔;夹紧组件用于压紧翻转到安装槽上的盖板。
作为优选,安装槽的两侧还设有凹槽。
作为优选,盖板的输入通孔、输出通孔内装有O型密封圈。
作为优选,基板的底部还设置有控温电阻。
作为优选,夹紧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基板顶面两端的两个夹紧单元;夹紧单元包括固定铰支架、转杆和压块;两个固定铰支架分别固定在基板顶面的两侧;转杆包括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连接轴段。第一杆段、第二杆段的内端与连接轴段的两端分别固定;第一杆段与第二杆段之间的夹角小于60°;两根转杆的连接轴段同轴,且分别支承在两个固定铰支架上;两根第一杆段的外端与安装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压块支承在安装轴上。
作为优选,两根第二杆段的外端均固定有把手。
将微液滴芯片放置于夹持装置的安装槽内,盖上盖板,使盖板上的输入通孔、输出通孔分别与芯片的入口、出口对齐,然后转动把手,使压块的底面平稳地压紧盖板。将装上芯片的夹持装置固定在操作台上,出液管的一端通过通孔与微液滴芯片的出口连接,进液管的一端通过盖板上的通孔连接微液滴芯片的入口,另一端连接注射泵的输出口。打开注射泵使原材料通过进液管流入微液滴芯片,处理后的液体通过出液管流出。使用结束后,转动把手,使压块离开盖板,翻开盖板后即可将微液滴芯片从安装槽中取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94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