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仪控设备数据交互握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6869.8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2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鹏;陈杰;张洧川;刘立新;何正熙;赵阳;肖鹏;周玲;熊彦;李伟;唐涛;简一帆;陈明虎;朱力;卢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06F15/163 | 分类号: | G06F15/163;G06F21/73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20 | 代理人: | 史丽红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数据 交互 握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仪控设备数据交互握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握手发起装置发送握手请求消息,所述握手请求消息包括握手请求标识;所述握手发起装置接收握手应答消息;所述握手应答消息由握手响应装置发送,所述握手应答消息包括握手应答标识,且所述握手应答标识根据所述握手请求标识获取;所述握手发起装置对所述握手应答标识进行判断,当所述握手应答标识与预设握手应答标识一致时,所述握手发起装置与所述握手响应装置建立通信连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控设备数据交互握手方法,实现设备中CPU板卡和功能板卡间的类型识别和通信同步,以保证CPU板卡和功能板卡间数据交互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能系统仪表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仪控设备数据交互握手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化仪控设备由主控制器(CPU板卡)、功能板卡、电源、背板和机箱等组成。设备中,CPU板卡与功能板卡安装在同一机箱背板的不同插槽上,并通过插槽间互连的背板总线进行数据交互;CPU板卡中运行设备应用程序,实现设备计算、处理、控制等功能;功能板卡包含多种类型,如开关量输入/出、模拟量输入/出、转速测量、温度采集、CAN通信、以太网通信等,用于实现各种专用功能,以满足仪控现场多种应用需求。
该数字化仪控设备架构中,设计了典型的共享内存机制实现CPU板卡和功能板卡间的异步数据交互,即采用功能板卡上微处理器(MCU)外挂的双端口SRAM(以下简称双口RAM)作为共享内存,CPU板卡通过背板总线访问各功能板卡上的双口RAM,以实现与各功能板卡上MCU的数据交互。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CPU板卡和功能板卡启动时长不一致,且各板卡上电后独立异步运行,以及存在板卡热插拔、自检复位等情况,会导致在设备上电或板卡复位后的一定时间内,出现CPU板卡和功能板卡中的数据获取一方从双口RAM中读取到无效数据的情况,从而导致设备不受控状态。
为了确保异步系统中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常采用握手机制实现通信双方的同步。传统的“请求/应答”式握手机制一般为:功能板卡启动后,主动向板载双口RAM中写入握手请求,标识已准备就绪;CPU板卡识别到请求后,向对应功能板卡双口RAM中写入握手应答,以此建立通信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CPU板卡和功能板卡间建立通信同步。但是这种“请求/应答”机制无法识别板卡类型,无法实现精准握手和交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控设备数据交互握手方法,实现设备中CPU板卡和功能板卡间的类型识别和通信同步,以保证CPU板卡和功能板卡间数据交互的准确性。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仪控设备数据交互握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握手发起装置发送握手请求消息,所述握手请求消息包括握手请求标识;
所述握手发起装置接收握手应答消息;所述握手应答消息由握手响应装置发送,所述握手应答消息包括握手应答标识,且所述握手应答标识根据所述握手请求标识获取;
所述握手发起装置对所述握手应答标识进行判断,当所述握手应答标识与预设握手应答标识一致时,所述握手发起装置与所述握手响应装置建立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68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理溜管和破碎机堵塞气枪
- 下一篇:一种医用超声探头抗菌隔离套及其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