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差能深海取水管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6238.6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8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毛婉君;陈兵;夏旭升;廖庭博;丁文韬;漆一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上海擎标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68 | 分类号: | B29C70/68;B29C70/70;B29C33/44;B29C33/58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潘迅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差 深海 取水 管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温差能深海取水管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开发技术领域。管道包含内玻璃钢、中空骨架层以及外玻璃钢三层复合间隙式结构。制备过程为:首先,将玻璃纤维布分别缠绕在内模和骨架层上;其次,将外模+玻璃纤维布+骨架层+玻璃纤维布+内模紧密贴合后,置于真空袋中,注入口连接装有不饱和酸树脂的容器,出气口经集液器连接真空泵;最后,抽真空,待真空稳定后放开注入口阀门,将不饱和酸树脂注入模具中,静置后开模得到产品。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应用于海洋温差能发电以及其他需要深海输运的装备;制备过程能够保证管道的完整性和强度,传统管道相比具有质量更轻,强度更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开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温差能发电技术,主要是关于温差能发电装置中深海取水管道的设计和制备技术。具体为设计一种轻质高强、高保温性的深海取水间隙式复合套管,利用真空导流技术,制备外玻璃钢+中空骨架层+内玻璃钢的复合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开发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方向,海洋能源的利用是海洋工程的核心之一。在远海工程中,如何维持持续的能源供应是难点。温差能发电利用海洋深层低温海水的冷却作用,实现电能的持续产生,温差能发电是风能、波浪能以及其他新能源发电的重要补充。深海取水管道的设计与制备是温差能发电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海洋环境中,波、浪、流循环载荷,深海静水压力以及腐蚀环境对管道的强度、保温性以及防污、腐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和制备同时具备高强度、高保温性以及高防污、腐能力的管道是温差能发电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取水管道的设计实施方案有钢制管道、玻璃钢管道,这些管道由于质量过高,不便于海洋施工,而且需要添加特殊的保温层,结构繁琐。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外玻璃钢+中空骨架层+内玻璃钢复合管道是一种新型管道形式,玻璃钢具有极高的强度以及防污、腐能力,中空骨架层的设计有利于降低管道的质量,同时间隙式结构有利于管道的保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并且制备一类深海取水的高强、保温管道,由外玻璃钢+中空骨架层+内玻璃钢复合而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温差能深海取水管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真空导流的方法制备具有高强、保温性能的复合管道,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中空骨架层3:将中空骨架管内外表面充分清洗、抛磨。
B)制备管内外模具:在内模具5、外模具1上涂覆涂膜剂,并将中空骨架管置于内模具5、外模具1之间,且内模具5、外模具1均与中空骨架管之间留有空腔。其中,内模具5与中空骨架层3之间的空腔内用于注入内层玻璃纤维增强树脂4,外模具1与中空骨架层3之间的空腔内用于注入外层玻璃纤维增强树脂2。所述内模具5、外模具1为中空圆柱体结构。
C)铺设碳/玻璃纤维层:按照中空骨架管内外表面的尺寸切割碳/玻璃纤维布,并在中空骨架层3内外两侧各紧密缠绕10层碳/玻璃纤维布,其中外层纤维布缠绕在骨架层上,内层纤维布缠绕在内模具5表面上。
D)整合真空模具:先在中空骨架层3表面的碳/玻璃纤维布表层依次铺设脱模布、导流网、导流管,再将中空骨架层3置于内模具5、外模具1之间,进而将中空骨架层3、内模具5、外模具1按附图1整合形成整体结构。
E)将整合后的整体结构套入真空袋6中;在真空袋6下端两个层间开设注入口,注入口连接树脂容器7,其中两个层间为内外模具和中空骨架层3之间的空腔;在真空袋6上端两个层间开口,连接树脂集液器8和真空泵9,用于抽气和收集多余树脂,其中两个层间为内外模具和中空骨架层3之间的空腔。
F)抽真空、垂直导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将真空袋6体系内的空气抽空后,打开下方连接树脂容器的阀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将会自下而上注入内模具5 和外模具1与中空骨架层3形成的腔体中。待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填满腔体,多余玻璃纤维增强树脂从真空袋6上口溢出,进入集液器8中后关闭下阀门,停止注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上海擎标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工大学;上海擎标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62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