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设备的下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5597.X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5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袁梦清;马睿;麦恒嘉;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321 | 分类号: | B29C64/321;B29C64/393;B33Y4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设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设备的下粉装置,包括储料斗,还包括气膜悬浮结构、振动破层结构、气旋风结构;所述气膜悬浮结构设置在储料斗内壁,用于使所述储料斗内的粉末材料与储料斗内壁分离;所述振动破层结构设置在储料斗外壁,用于使所述粉末材料振动;所述气旋风结构设置在储料斗内侧且位于气膜悬浮结构的下端,用于向下引流所述粉末材料。本发明的装置使得粉末材料的下粉过程更为均匀、流畅、不堵塞,且其结构设计巧妙,各零部件结构简单且布局紧凑,占用面积小,便于安装和拆卸,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3D打印设备的下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3D打印设备中,粉末材料在下粉装置的下粉过程中,由于粉末材料湿度大时流动性差,且在重力的作用下,粉末材料容易相互挤靠堆积在一起,导致粉末材料出料不均匀,经常会出现物料积聚粘结在一起的现象,造成粉末材料流通不畅,甚至导致粉末材料堵塞,从而影响到下粉过程的正常运行,因此,现有的粉末材料的下粉装置存在下粉不均匀,粉末材料流动不畅,易堵塞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粉末材料湿度大时难以自然下落导致下粉不畅、不均匀,容易形成粉末材料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3D打印设备的下粉装置。所述3D打印设备的下粉装置,能够使高湿度粉末材料在下粉过程中变得更均匀和流畅,且不易发生堵塞,从而提高3D打印设备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打印设备的下粉装置,包括储料斗,还包括气膜悬浮结构、振动破层结构、气旋风结构;所述气膜悬浮结构设置在储料斗内壁,用于使所述储料斗内的粉末材料与储料斗内壁分离;所述振动破层结构设置在储料斗外壁,用于使所述粉末材料振动;所述气旋风结构设置在储料斗内侧且位于气膜悬浮结构的下端,用于向下引流所述粉末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气膜悬浮结构包括气蝶、供气系统;所述气蝶贴合在所述储料斗内壁,所述储料斗内壁设置开孔,所述开孔内套设气蝶管接头,所述气蝶通过该气蝶管接头与所述供气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蝶为空腔结构,所述气蝶远离所述储料斗内壁的一面设置多个出气孔,所述气蝶贴合所述储料斗内壁的一面设置一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蝶管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斗内壁至少设置一层气蝶。
进一步地,每层至少设置两个气蝶。
进一步地,所述气蝶均匀布置在所述储料斗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破层结构包括激励振动器,所述激励振动器固定在所述储料斗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气旋风结构包括反吹环、供气系统;所述反吹环包括环状部和连接部,所述环状部设置在所述储料斗内壁的下部,所述储料斗内壁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匹配的通孔,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环状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供气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部的内侧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气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环状部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5°~85°。
上述3D打印设备的下粉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3D打印设备的高料位传感器输出信号①到控制器,控制器生成相应的信号②被计算机读取,计算机经程序运算后输出控制信号③到控制器;
步骤二,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③输出控制信号④到第一阀件,第一阀件打开,通气到气蝶的空腔,气体由出气孔喷出;
步骤三,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③输出控制信号⑥到第二阀件,第二阀件正向动作通气到储料斗开关阀件,储料斗开关阀件控制储料斗开关执行件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55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耦合注意力和上下文的轻量化小目标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源码管理复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