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火壁炉用环保型烟囱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5305.2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5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卢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云峰 |
主分类号: | F24B1/189 | 分类号: | F24B1/189;F23J11/00;F23J13/02;F23J15/02;F23J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4000 山西省运***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壁炉 环保 烟囱 | ||
本发明涉及环保节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真火壁炉用环保型烟囱,包括墙壁,所述墙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炉壁,所述炉壁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玻璃壁门,所述炉壁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回流管。本发明通过净化腔内部活性炭物质清除烟气中所含有害物,同时,利用保温层对烟气进行保温隔绝,通过吸气孔,引入外部冷空气,可补充烟气所含助燃成分,通过利用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的交错分布,使烟气只能向前流动,无法向后逆向倒回,加强促进烟气循环利用的效果,同时,烟气会快速流经排烟管和炉壁的相连接部分,利用高速流动的烟气,对排烟管和炉壁相焊接的部分进行有效降温,从而避免连接段受热过高,而发生管体断裂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节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真火壁炉用环保型烟囱。
背景技术
真火壁炉是一种通过木柴或压缩木柴燃烧而实现室内加温的供暖设备,真火壁炉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热辐射,以壁炉内部燃烧的木柴为火源原点,向外呈扇形不断扩散热量,再利用铁壁从火焰中吸收热量,并将其反射至房间内,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
现有真火壁炉一般由炉体和烟囱所构成,当木柴在炉体内燃烧时,其所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烟囱排出室外,现有烟囱的结构多为直通的管体,对于高温烟气,现有烟囱无法对烟气进行有害悬浮颗粒以及有害气体的清除,若含污染物的高温烟气排放过多,会对室外空气造成污染,且现有烟囱直接排放烟气,无法对含有高温的烟气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造成热量上的浪费,此外,因木柴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热能,现有烟囱与炉体焊接相连的部分受热较大,若连接部分持续受到高温,长期之下会产生材质变形,严重时,会导致烟囱管体断裂,影响真火壁炉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真火壁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火壁炉用环保型烟囱,具备可自主清除烟气中有害物质,且充分将烟气回收利用,有效降低烟囱连接段管体高温,避免管体过热断裂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火壁炉用环保型烟囱,包括墙壁,所述墙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炉壁,所述炉壁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玻璃壁门,所述炉壁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内腔中部固定套接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净化腔,所述净化腔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保温层,所述回流管的底端两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输烟管,两个所述输烟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出烟口,所述排烟管的底端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阻流板,所述回流管的底端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阻流板,所述排烟管的顶端开设有位于墙壁的另一侧的吸气孔。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和排烟管的管体形状皆呈L型,回流管的管体直径值是排烟管的管体直径值的二分之三,所述排烟管的管体长度小于回流管的管体长度,所述回流管的一端管口密封,其另一端与排烟管的管口之间的间隙部分为密封状态。
优选的,所述净化腔的形状呈圆柱形,所述净化腔的内腔装满活性炭物质。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的形状呈圆筒形,其长度值等于排烟管的一端到墙壁另一侧表面的长度值,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保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的形状都呈圆环形,所述第一阻流板共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阻流板的上下两端,且与第二阻流板呈相对交错分布。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净化腔和保温层,当炉壁的内部进行木柴燃烧时,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向上流动进入排烟管的内腔,随排烟管的管体进入净化腔的内部,通过净化腔内部活性炭物质清除烟气中所含有害物,避免含污染物的高温烟气排放过多,对室外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利用保温层对净化腔内部正在进行清除污染物的烟气,进行保温隔绝,避免含有高温的烟气与外部冷管壁直接接触而发生气体液化,凝结出水滴而导致影响净化腔内部物质对烟气的净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云峰,未经卢云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5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