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5065.6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8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冯岩;卢玉玉;孙浩志;张军;韩国祥;李子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B01D53/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高效 氧化 生物降解 耦合 气体 净化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所述气体净化系统内发生以下反应过程以实现臭气的高效去除:UV光解区内紫外光产生臭氧来恒温氧化臭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区内恶臭物质被附有营养物质的循环水和降解填料层表面的微生物所吸附、降解;生物氧化区内液相污染成分被栖息在氧化填料层上的微生物细胞膜吸收并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臭气处理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经多区域依次恒温氧化降解后,臭气中的多组分有害物质净化效果明显,恒温处理可抵御北方地区冬季天气的影响,结构紧凑且占地面积小,多组分臭气的处理效率可达95%~99%,不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及方法,属于生物除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也引发了公众的不断关注,其中恶臭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恶臭污染问题,恶臭的有关定义在中国《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被明确给出,“恶臭(odors)污染物”是指一切可以引发人体不愉快、刺激嗅觉器官并能够危害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物质,其中明确规定了恶臭污染物及臭气浓度等排放标准,随后国家环保局制定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以及有关污染源排放的补充说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也规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目前恶臭气体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燃烧法、离子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是利用自然界微生物降解恶臭物质而自然除臭,其原理是使收集的恶臭气体在适宜条件下通过布满微生物的固体载体被填料吸收并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生物法由于所需设备简单、运转费用低、低能耗、管理维护方便以及能避免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国内外除臭技术领域研究的重点。但生物法运行方式较为单一,易受组分变化和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对多组分恶臭气体的除臭效率和效果都难以满足要求。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及方法,依次对多组分恶臭气体进行恒温降解氧化,从而大大提高了除臭效率和净化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运行方式较为单一,易受组分变化和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以及对多组分恶臭气体的除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及方法,可以使多组分臭气的处理效率达到95%~99%。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包括:生物降解区,所述生物降解区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静压配气区、第一UV光解区、降解填料承托层、降解填料层、第一出气口、第一喷淋系统,所述第一静压配气区底部与循环储水区相连,第一静压配气区侧边与第一进气管相连,所述第一喷淋系统与第一进水管相连;UV光解区,所述UV光解区包括第一UV光解区和第二UV光解区,所述第一UV光解区由两组UV光解部件组成,所述第二UV光解区由三组UV光解部件组成,所述UV光解部件主体部分由平行等距布置的2根紫外灯灯管组成;生物氧化区,所述生物氧化区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二静压配气区、第二UV光解区、氧化填料承托层、氧化填料层、第二喷淋系统、第二出气口,所述生物氧化区通过与第一出气口相连的第一出气管与生物降解区相通,所述第二静压配气区底部与循环储水区相连,所述第二喷淋系统与第二进水管相连,所述生物氧化区顶部与第二出气口相连;循环储水区,所述循环储水区通过两个竖置过滤器从左到右依次分隔为第一补水区、排水区和第二补水区,所述第一补水区的输入端与补水管相连,输出端与第二进水管相连,所述排水区与第一静压配气区和第二静压配气区通过排水管相连,所述第二补水区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水管相连;所述补水管上安装有补水阀,所述第一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一进水泵,循环水经与第一进水管相连的第一喷淋系统进入到生物降解区;所述第二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二进水泵,循环水经与第二进水管相连的第二喷淋系统进入到生物氧化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50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