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的种子码号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4222.1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8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苑宝山;陈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树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73 | 分类号: | G06F21/73;G16Y10/75;G16Y2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9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10002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身份 识别 模块 种子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的种子码号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码号状态数据;为初始码号状态时获取第一设备标识数据;对第一设备标识数据进行散列码计算生成第一散列码数据;查询第一对应关系表得到第一种子码号标识数据;查询第一种子码号列表生成第一种子码号数据;进行物联网设备登网处理;对登网是否成功进行识别;失败,则根据第一增量因子对当前第一设备标识数据进行增量处理得到新的第一设备标识数据并继续计算散列码;成功,则执行远程码号申请和下载操作,并在成功后将第一码号状态数据设为非初始码号状态。通过本发明方法,既可以解决传统模块初始化执行速度缓慢的问题,还可以减小种子码号的管理成本和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的种子码号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物联网设备的主要联网方式是通过设备内嵌的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完成的。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使用模块本地存储的码号数据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登网鉴权处理,若鉴权成功则物联网设备联网处理成功,反之则物联网设备联网处理失败。
物联网设备在布放时基本都没有开通固定的正式码号,只有在其正式启动应用时才会向物联网运营后台进行远程码号的申请和下载。远程码号申请和下载操作必须预先成功联网才可完成,所以在布放设备时需要在其内嵌的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上预置一个用于支持远程码号申请和下载操作的临时码号,这个临时码号我们称之为种子码号。
由移动通信网络的登网规则可知使用同一码号数据成功登网、在网的设备最多只能有一台,所以常规情况下在布放某批次设备之前需要根据当前批次的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总量来申请同样数量的码号数据做种子码号。然而随着物联网业务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这种一模块一号的处理方式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因为每个模块对应的种子码号都不一样,所以在做模块初始化的时候,需要对每组种子码号-模块标识的对应关系进行校对,从而导致初始化执行速度缓慢;2、种子码号数量与模块数量一致,但种子码号又仅限于设备初登网阶段使用,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大量种子码号的闲置,从而导致种子码号的管理成本增大、管理难度也增大。
另外,经过实际应用的数据统计我们还发现,同批次布放的设备很少同时向物联网运营后台启动远程码号的申请和下载操作,也就是说同批次的种子码号数据同时登网、在网的概率很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的种子码号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预先使用同批次种子码号总量小于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总量的第一种子码号列表对同批次的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进行统一设置,并在每个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登网时提供一种设备标识号与多个种子码号依次对应的匹配机制来减小同一码号同时登网的几率。如此一来,既可以解决因种子码号需与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一一对应造成的模块初始化执行速度缓慢的问题;还可以降低每批次种子码号的申请数量,减小种子码号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还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因同一种子码号同时登网造成的登网碰撞冲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的种子码号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获取第一码号状态数据;
步骤2,当所述第一码号状态数据为初始码号状态时,获取第一设备标识数据;
步骤3,根据预设的第一散列码算法标识,对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数据进行对应的散列码计算,生成对应的第一散列码数据;
步骤4,根据所述第一散列码数据,查询反映散列码与种子码号对应关系的第一对应关系表,得到对应的第一种子码号标识数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表包括多个第一对应关系记录;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记录包括第一散列码字段和第一种子码号标识字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树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树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42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氮化物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