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3634.3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30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龙;尚瑜;马皖王莹;李江琪;方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F21/64;G06F21/7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李杭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处理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用于智能汽车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包括控制器和多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车辆,该方法包括:控制器接收来自于第一ECU的数据请求消息,第一ECU为多个ECU中的任意一个,数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传感器数据;控制器向第一ECU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第一ECU获取传感器数据;控制器根据数据请求消息生成标记信息,标记信息用于记录传感器数据的请求信息;若车辆触发删除第一ECU中的传感器数据,控制器根据标记信息向第一ECU发送第一数据删除指令,第一数据删除指令用于指示第一ECU删除传感器数据。基于该方法,能够对车辆内的各个部件实现数据的细粒度管理,便于删除车辆内的特定数据,避免车内的隐私数据发生泄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汽车内的电子产品数量日益增加,汽车的复杂性日益提高。为了顺应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汽车需要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实现汽车中电子控制功能的系统中的电子控制元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位于汽车零部件内部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
通常,汽车中具有电子控制功能的每个汽车零部件中都配置有一个或多个ECU,每个ECU分别具有控制功能以及计算功能等功能。在汽车的正常行驶过程中,汽车中的ECU通常需要获取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例如汽车的行驶速度、行驶位置等数据。
在汽车行驶一段时间后,汽车中的ECU通常会存储有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而汽车中的ECU所存储的数据属于车主的隐私数据。在一些情况下,车主通常会希望删除汽车内所存储的部分隐私数据,以避免隐私泄漏。然而,目前的汽车并不支持车主细粒度地删除汽车内各个ECU的数据,车主只能通过整车格式化的方式来删除全车中各个部件的数据,而删除全车中各个部件的数据又会影响车主正常驾驶汽车。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有效地管理车内数据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能够对车辆内的各个部件实现数据的细粒度管理,便于删除车辆内的特定数据,避免车内的隐私数据发生泄漏。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包括控制器和多个ECU的车辆,该车辆例如可以为智能汽车。该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接收来自于第一ECU的数据请求消息,所述第一ECU为所述多个ECU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数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传感器数据。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ECU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ECU获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基于该响应消息,第一ECU能够获取到相应的传感器数据。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数据请求消息生成标记信息,所述标记信息用于记录所述传感器数据的请求信息。示例性地,所述传感器数据的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传感器数据的请求方、所述传感器数据的请求时间以及所述传感器数据的内容。例如,所述传感器数据的请求信息可以为:第一ECU在xx月xx日xx时xx分请求了摄像头数据。
若所述车辆触发删除所述第一ECU中的所述传感器数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标记信息向所述第一ECU发送第一数据删除指令,所述第一数据删除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ECU删除所述传感器数据。
本方案中,车辆内的多个ECU在需要获取传感器数据时,向控制器发送数据请求,由控制器记录ECU请求传感器数据的信息。这样,在触发删除特定的传感器数据时,控制器可以根据所记录的信息,确定获取有该传感器数据的ECU,并且向该ECU发送数据删除指令,从而实现车内数据的细粒度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触发删除所述第一ECU中的所述传感器数据,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标记信息以及预设的数据留存期,确定所述第一ECU中的所述传感器数据到期。其中,预设的数据留存期可以是指在车辆内的数据的保存期限,在数据的保存时间达到该保存期限(即数据到期)时,则需要删除该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3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