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砖方法及灰渣砖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2793.1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1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冷富荣;孙亭亭;谢兴旺;杨宏伟;胡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8/10;C04B2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灰渣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砖方法及灰渣砖,制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生物质电厂产生的第一炉渣与垃圾电厂产生的第二炉渣进行预处理,其中所述第二炉渣形成垃圾渣石粉;S2:将所述第一炉渣、所述垃圾渣石粉与水泥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料;S3:对所述混合料加水搅拌;及S4:将所述混合料通过液压压制成型形成灰渣砖。所述制砖方法实现了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砖方法及灰渣砖。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农林废弃物,直接焚烧对环境污染大,且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各地建立了大量生物质电厂。我国生物质能源丰富,生物质发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生物质焚烧发电,有效地综合利用了生物质能,同时产生的烟气经烟气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但同时生物质电厂会产生大量的炉渣和飞灰,目前对飞灰和炉渣的常见处理方式是直接填埋、撒入农田作为肥料或者从灰渣中提取Si02等有用的化学成分。
目前,生活垃圾焚烧是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主要由陶瓷和砖石碎片、石头、玻璃、熔渣、铁和其他废旧金属及未燃尽可燃物组成。垃圾焚烧热灼减率虽在5%以下,但产生炉渣数量仍较大。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产生量大、资源化潜力高,随着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焚烧炉渣综合利用十分重要。
现有技术中,炉渣直接填埋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地下水,不利于环境保护。作为肥料可能存在肥效不足等问题。生物质飞灰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生物质飞灰密度小,容易造成粉尘二次污染。而从生物质灰渣中提取SiO2等化学成分的方法,成本较高,且处理量小。综上所述,生物质电厂的灰渣利用率不高,如何有效地大量处理生物质灰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砖方法及灰渣砖,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灰渣处理困难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生物质电厂产生的第一炉渣与垃圾电厂产生的第二炉渣进行预处理,其中所述第二炉渣形成垃圾渣石粉;
S2:将所述第一炉渣、所述垃圾渣石粉与水泥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料;
S3:对所述混合料加水搅拌;及
S4:将所述混合料通过液压压制成型形成灰渣砖。
进一步地,混合料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含量为水泥13%-15%,第一炉渣20%-22%,垃圾渣石粉67%-63%,混合料与水的质量比为98-99:2-1。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料还包括生物质灰,混合料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含量为水泥13%-15%,第一炉渣17%-19%,生物质灰5%-7%,垃圾渣石粉65%-59%,混合料与水的质量比为98-99:2-1。
进一步地,在S1中,包括:
对第一炉渣及第二炉渣进行初步筛分分选;
对第一炉渣及第二炉渣进行磁选,回收其中的金属;
对第一炉渣及第二炉渣进行破碎;
对第一炉渣及第二炉渣进行筛分,得到0.5-10mm范围内的可用炉渣;
对第一炉渣及第二炉渣进行清洗;及
将第二炉渣进一步破碎磨粉,制得垃圾渣石粉。
进一步地,对第一炉渣及第二炉渣进行清洗包括:
将第一炉渣及第二炉渣放入一级沙池进行一级清洗20-30min;
将第一炉渣及第二炉渣放入二级沙池进行二级清洗10-15min;
利用压泥机将一级沙池及二级沙池中的污水压制污泥,水通入一级沙池及二级沙池中作为循环水重复使用;及
将清洗后的第一炉渣及第二炉渣在自然条件下晾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27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