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锁线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2693.9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9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占鹏;杨森;李光茂;乔胜亚;周鸿铃;朱晨;庞志开;陈勉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H02G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宁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线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线器,锁线器包括锁线本体、第一锁线单元及第二锁线单元,其中:锁线本体包括基座与凸出基座的第一夹板,第一夹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锁紧部与第二锁紧部;第一锁线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与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二夹板,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基座上,第二夹板在基座上沿第一方向可滑动,且与第一锁紧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二锁线单元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与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三夹板,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基座上,第三夹板在基座上沿第二方向可滑动,且与第二锁紧部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上述锁线器可同时实现两根导线的自动拧紧,提高导线的拧紧效率,并且可替代人工拧紧,安全系数高,可显著提高导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锁线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配网带电断、接引流线作业中,接火作业占比较大,耦合电容器、避雷器等设备接线时必须使用绝缘锁线器防止引流线摆动,在此作业中,绝缘锁线器用来锁紧导线或引流线,与绝缘杆互相配合进行断、接引流线等带电作业。
现有的绝缘锁线器大都是手动工具,人工将锁线器挂至导线上手动拧紧,由于是带电作业,在断、接导线作业过程中不仅安全系数低,动作流程还比较复杂,作业效率低,并且人工拧紧过程中施加至导线上的力难以保证接点处的受力一致,某些接点处应力较为集中,显著影响导线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绝缘锁线器采用人工将导线拧紧,存在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锁线器。
一种锁线器,包括:
锁线本体,包括基座与凸出所述基座的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锁紧部与第二锁紧部;
第一锁线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二夹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夹板在所述基座上沿第一方向可滑动,且与所述第一锁紧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
第二锁线单元,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三夹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三夹板在所述基座上沿第二方向可滑动,且与所述第二锁紧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
上述锁线器,与绝缘杆配合使用,对导线进行自动拧紧;该锁线器包括第一锁线单元与第二锁线单元,其中:第一锁线单元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夹板在基座上沿第一方向滑动,并且第二夹板朝向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一锁紧部滑动,实现导线的锁紧;第二锁线单元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三夹板在基座上沿第二方向上滑动,并且第三夹板朝向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锁紧部滑动,实现导线的锁紧。该锁线器可同时实现两根导线的自动拧紧,提高导线的拧紧效率,并且以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夹板的滑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三夹板的滑动替代人工拧紧,安全系数高,导线接点处受力均匀,可显著提高导线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基座具有凹槽及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为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夹板重合的表面,所述凹槽开口于所述第一面,且贯穿所述第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二夹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在所述第二端具有滑动面,所述第三夹板在所述滑动面上可滑动,所述滑动面与所述第一面具有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螺杆及固定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板包括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26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