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3D打印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2659.1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4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钱翔;刘继琳;霍新明;余泉;倪凯;王晓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1J49/16 | 分类号: | H01J49/16;H01J4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打印 解吸 喷雾 离子化 装置 | ||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3D打印成型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一体结构,所述解吸电喷雾离子化一体结构内部形成有电喷雾入射流道、解吸离子收集流道以及样片插入槽,所述样片插入槽与所述电喷雾入射流道和所述解吸离子收集流道相连通,所述电喷雾入射流道用于接入电喷雾源,所述解吸离子收集流道用于连接到质谱仪进样口,所述样片插入槽用于插入载有待测样品的样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喷雾入射流道包括靠近电喷雾源的第一孔径部分、连通所述样片插入槽的第二孔径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孔径部分和所述第二孔径部分之间的孔径逐渐缩小的部分,所述第一孔径部分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径部分的孔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逐渐缩小的部分呈锥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离子收集流道包括连通所述样片插入槽的第一孔径部分、连接到所述质谱仪进样口的第二孔径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孔径部分和所述第二孔径部分之间的孔径逐渐缩小的部分,所述第一孔径部分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径部分的孔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逐渐缩小的部分呈锥形。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电喷雾离子化一体结构整体呈圆柱体,所述解吸离子收集流道沿所述圆柱体的轴向设置,所述样片插入槽贯穿所述圆柱体的两侧,并与所述解吸离子收集流道具有夹角,所述电喷雾入射流道从所述圆柱体的上部向斜下方延伸,并与所述样片插入槽具有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的上部表面一体形成有凸起部,所述电喷雾入射流道倾斜地穿过所述凸起部进入所述圆柱体内,优选地,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电喷雾入射流道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喷雾入射流道与所述样片插入槽之间形成的入射角度α为50°,所述解吸离子收集流道与所述样片插入槽之间形成的收集角度β为10°,所述电喷雾入射流道的喷雾尖端到所述样片插入槽的距离d1为3-5mm,所述解吸离子收集流道的质谱入口中心到所述样片插入槽的距离d2为1-2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喷雾电压为5kV,控制喷雾的溶剂流速为5μl/min,控制辅助气的压力为8-10bar。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电喷雾离子化一体结构由立体光刻技术(SL)、多喷嘴成型技术(MJM)或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打印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26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头戴式可调节角度的显示设备
- 下一篇:一种实验室用高精度调平的通风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