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土方回填时地下结构上浮的施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81644.3 | 申请日: | 202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郭瑞东;黄建逵;秦锦帅;李心意;孟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12 | 分类号: | E02D17/12;E02D31/12;B01D3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 地址: | 226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土方 回填 地下 结构 上浮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土方回填时地下结构上浮的施工工艺,其主要是在肥槽底部的滤水设施、集水井以先埋设,后运行的方式,将渗入回填后肥槽内的地下水外排的一种施工方法,即依次完成基坑土方、垫层、找平层、防水及其保护层、地下结构柱墙梁板、柱墙外侧防水及防水保护层,待地下结构达到土方回填条件。本发明通过设置滤水设施,再进行基坑肥槽土方回填的方法,不但解决了施工现场用地与交通阻隔困难,而且解决了地下水外排,从而保证了地下室在极端条件下不发生上浮的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方回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土方回填未达设计工况下,先在肥槽内预铺砾石层、滤水设施和集水井等,然后通过滤水设备和集水井将渗入肥槽的地下水位归集后外排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向地下要空间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地下建筑亦越来越大。设计者通常利用建筑结构体的重量与各种配重来平衡地下结构浮力,从而达到综合效益最佳的目的,其中地下结构顶盖覆土是一种优先选用的方式。地下结构顶盖采用覆土的方式,既经济,也利用投产小区的美化绿化工作。
在组织工程实施阶段,一旦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就组织基坑肥槽的土方回填,以解决施工现场用地等困难;地上建筑物施工完成后,再在地下结构顶部进行土方回填,以解决地下管网的施工需要。由于基坑肥槽土方回填,未达到设计土方回填工况,基坑肥槽回填内渗入地下水后,会产生浮力而出现地下室上浮事故。既要通过基坑肥槽土方的回填解决施工现场用地问题,又要及时抽排渗入基坑肥槽土方内的积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施工现场,当地下结构施工完成,且满足肥槽土方回填时,往往会及时组织肥槽土方的回填。由于地下结构梁板通常用作施工现场材料堆放、交通道路、加工区等,更兼扬尘治理的客观要求,所以地下结构顶盖上土方回填较迟进行,而设计回填的工况通常为“基坑肥槽土方回填+地下结构顶盖土方回填”的模式,仅肥槽土方回填不能达到设计地下结构抗浮要求;因此在施工现场急需一种既方便、实用,又能及时降低基坑肥槽土方内的地下水位的施工方法。
公开号CN 211773801U的专利申请一种用于基坑井管降水施工的滤水管井中公开了这样一种装置,设置滤水管井,并在基坑两侧设置降水井,在存水管道的内部形成一个半封闭式的结构,在其在抽取地下水时不会引起过滤管道沉积的砂石发生激荡过程中,不会出现地下水中的砂石被吸入而对高速旋转的叶轮造成冲击损伤的问题,但是结构复杂,在一般土方回填中使用,难以提高施工效率,不能达到方便、实用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既方便、实用,又能及时降低基坑肥槽土方内的地下水位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止土方回填时地下结构上浮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常规方法组织基坑土方开挖,形成基坑底标高线、基坑边坡线及原状土标高线;基坑地基通过验收后,依次完成素混凝土垫层、找平防水保护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垂直于钢筋混凝土筏板钢筋混凝土导墙,导墙接槎面埋设的止水钢板,上方接设钢筋混凝土柱墙,钢筋混凝土柱墙上横向设置钢筋混凝土梁板;
步骤2:在地下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柱墙、梁板结构验收合格后,立即组织钢筋混凝土柱墙外侧的柱墙外防水保护层;
步骤3:抽排基坑肥槽内的积水、清理杂物,判定肥槽底部土方是否受到扰动,如扰动,则采用素混凝土、砂石等进行换填;再铺入砾石滤水层和滤水设施;
步骤4:滤水管每隔25米左右设计一个由波纹管和波纹管下卧的素混凝土垫层组成的波纹管集水井;为了防止杂物等掉入波纹管集水井中,在波纹管的上口套入集水井盖;
步骤5:按照常规组织安装滤水管安装部位的基坑肥槽土方回填至地下结构顶标高平面;
步骤6:按照常规组织波纹管集水井安装部位的基坑肥槽土方回填至地下结构顶标高平面,对波纹管的管壁进行保护,防止杂物掉入波纹管集水井中;
步骤7:按照常规组织安装滤水设施安装部位的土方回填至设计标高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16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