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染物源解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0296.8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2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田敬敬;王文丁;陈焕盛;吴剑斌;韩美丽;钟方潜;秦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 11711 | 代理人: | 毕艳红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物 解析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染物源解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污染物数据的一次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二次生成源排放污染物浓度;根据外地区域与本地区域排放污染物浓度的比值进行约束计算得到第一一次本地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第一一次外地输入源排放污染物浓度、第二二次本地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第二二次外地输入源排放污染物浓度;追溯第二二次本地排放源前体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第二二次外地输入源前体源排放污染物浓度;根据第一一次本地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第一一次外地输入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追溯结果计算分地区综合源解析结果;根据行业排放清单和分地区综合源解析结果获取分地区行业源解析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污染物源解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多个地区接连出现以颗粒物(PM10和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灰霾天气,大气颗粒物已成为长期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量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城市建设施工量巨大,大气氧化性不断增强,使得我国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越来越复杂,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大气污染物源解析是识别大气污染物来源、有效开展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近些年,随着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实施,全国范围内的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进而大气污染物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因此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策略已经从减缓其发展趋势转变为了精准管理和质量控制,而要做到精准管理,需要对污染物进行详细的源解析,明确其排放源。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污染物源解析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的问题,还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染物源解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污染物源解析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染物源解析方法,包括:
获取污染物数据;其中,所述污染物数据来源于本地区域和外地区域;
获取所述污染物数据的一次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二次生成源排放污染物浓度;
获取本地区域污染物数据与外地区域污染物数据的比值;
根据所述比值分别对所述一次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二次生成源排放污染物浓度进行约束计算,得到第一一次本地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第一一次外地输入源排放污染物浓度、第二二次本地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第二二次外地输入源排放污染物浓度;
根据所述第二二次本地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所述第二二次外地输入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分别追溯所述第二二次本地排放源前体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所述第二二次外地输入源前体源排放污染物浓度;
根据所述第一一次本地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所述第一一次外地输入源排放污染物浓度、所述第二二次本地排放源前体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所述第二二次外地输入源前体源排放污染物浓度计算分地区综合源解析结果;
获取行业排放清单;
根据所述行业排放清单和所述分地区综合源解析结果获取分地区行业源解析结果。
可选地,根据所述比值分别对所述一次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二次生成源排放污染物浓度进行约束计算,得到第一一次本地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第一一次外地输入源排放污染物浓度、第二二次本地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和第二二次外地输入源排放污染物浓度包括:
所述第一一次本地排放源排放污染物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02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秘书式业务辅助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风扇调速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