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导热填料的发汗罐及其发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0123.6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2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岭;张硕鹏;张建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居里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3/36 | 分类号: | C10G7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孙文彬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导热 填料 发汗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导热填料的发汗罐及其发汗方法,涉及发汗罐技术领域,上管板和下管板的内部共同贯穿有众多等距离且相通的波纹翅片管,第三腔室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相对称的垫水管和物料出口,通过在发汗过程中使用发汗高导热材料,形成了发汗原料与发汗高导热材料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发汗原料传热面积,增加了发汗液体的流通孔隙,所以发汗原料受热更加均匀,也大大减小了发汗原料的压实密度,更有利于油分和低熔点蜡的流出,改善了发汗液体流动性,使得发汗液体流动阻力降低,更加容易地流到发汗罐的底部,从而使得分离效果成倍增加,同时,也使得发汗产品收率比较高、熔融范围比较窄、产品焓值比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汗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高导热填料的发汗罐及其发汗方法。
背景技术
发汗罐是石蜡生产中发汗脱油的关键设备,但是目前的发汗罐在使用时,存在传热不均匀、产品收率低、含油量高,以及相变蜡焓值低、熔融范围窄的问题,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导热填料的发汗罐及其发汗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导热填料的发汗罐及其发汗方法,解决了传热不均匀、产品收率低、含油量高,以及相变蜡焓值低、熔融范围宽的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高导热填料的发汗罐及其发汗方法,包括装有高导热材料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通过上管板、垫水板和下管板分别划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四个空间,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的内部共同贯穿有众多等距离且相通的波纹翅片管,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相对称的原料进口和上溢流口,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相对称的垫水管和物料出口,所述第四腔室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布水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波纹翅片管贯穿垫水板的内部,且两者相接处留有空隙,每个所述波纹翅片管的外部均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为水平翅片或竖直翅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筒体的外部位于物料出口的上方设置有下溢流口,所述下溢流口的一端贯穿筒体与垫水板的上表面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封头,所述封头为平板封头或椭圆形封头,所述封头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腔室相贯通的出水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原料进口、上溢流口、垫水管和布水管的一端均延伸至筒体的外部,所述筒体的表面位于物料出口的上方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耐高温透明玻璃材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导热材料为铁销、铁丝、铝箔或铜丝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封头的内部贯穿有若干组加高导热材料料管,每个所述加高导热材料料料管的底部贯穿上管板的侧壁并延伸至第二腔室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的内部边缘开设有夹层空腔,所述筒体的外部设置有保温板,所述布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夹层空腔的内部,所述筒体的内壁且位于上管板的上方开设有与夹层空腔相贯通的出液通孔,所述夹层空腔通过出液通孔与第一腔室相连通。
一种基于高导热填料发汗罐的发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垫水:在装物料之前,先向第三腔室中垫入冷水,使冷水充满垫水板下部空间,当垫水由垫水板下方溢出至其上方时,会由下溢流口溢出,即说明垫水垫满,即可停止垫水;
S2、加入高导热材料:通过加料管,把高导热材料加入至第二腔室的内部,加入高导热材料以充满第二腔室的腔室为准;
S3、装料:原料蜡加热至熔点以上呈液态时,以自流或泵送的方式,经原料进口加入到第二腔室的内部,加入原料蜡的数量以上溢流口流出原料为准;
S4、降温:持续从从布水管通入冷水,冷却速度为1-2℃/h,将石蜡降温至原料熔点以下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居里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居里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01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