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步态感知技术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8836.9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9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施辉;刘明明;樊拥军;张浩;吕南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A61H1/02 |
代理公司: | 徐州先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5 | 代理人: | 于浩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步态 感知 技术 下肢 康复 机器人 | ||
1.一种基于步态感知技术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包括承托座(1),所述承托座(1)的左右两侧均通过一对支架连接有定位板(2),一对所述定位板(2)的上端均通过一对电动伸缩杆(3)固定有扶架(4),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定位板(2)上均嵌设有一对操控板(5),一对所述操控板(5)的外端壁上均设有受力带(6),一对所述受力带(6)外端均设有下肢绑件;
所述下肢绑件包括套设衔接的衔接管(8)和定位片(9),所述定位片(9)上连接有康复绑环(10),所述衔接管(8)另一端与受力带(6)相连接,所述康复绑环(10)包括与定位片(9)相连接的定位瓣(101),所述定位瓣(101)左右端均转动连接有旋转瓣(102),所述定位瓣(101)、旋转瓣(102)内壁上均贴附有中空缓冲瓣(103),相邻两个所述中空缓冲瓣(103)内部连通设置,且远离定位瓣(101)一侧的中空缓冲瓣(103)相对贴面磁吸设置,上下设置的一对所述衔接管(8)之间设有软管,所述衔接管(8)上端部通过导管贯穿定位片(9)、定位瓣(101)并与中空缓冲瓣(103)内部相连通,所述承托座(1)一侧设有气泵(12),所述气泵(12)进气端通过气管(13)与位于下方的衔接管(8)相连通设置;
所述操控板(5)内侧安装有力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受力带(6)内端与力传感器相连接,所述定位板(2)上下端均设有机械臂(11),所述机械臂(11)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机械臂(11)远离定位板(2)一端与定位片(9)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承托座(1)一端设有人机交互系统,所述人机交互系统上设有人机交互面板;所述的操控板(5)内侧安装有力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力传感器选用角位移传感器感以及拉力传感器,受力带(6)内端与力传感器相连接,一对康复绑环(10)牵引受力带随大腿、小腿运动,依靠受力带(6)来判断形态变化,并对比已有步态模型,在患者出现康复动作不正确时,将机械臂(11)与康复绑环(10)相连接,利用机械臂(11)带动康复绑环(10)进行正确康复运动,再借助人机交互面板,以便于分析、纠正并展现正确的步态康复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步态感知技术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所述康复绑环(10)的内直径大于下方康复绑环(10)的内直径,上下设置的一对康复绑环(10)的轴心沿同竖直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步态感知技术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管(8)位于定位片(9)上下端均套设有螺帽,所述螺帽与衔接管(8)螺纹连接,且一对螺帽相抵于定位片(9)上下端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步态感知技术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缓冲瓣(10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中空缓冲瓣(103)的内端壁设有防滑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步态感知技术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定位瓣(101)一侧的一对中空缓冲瓣(103)的端壁上均嵌设有透气磁吸片(1031),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透气磁吸片(1031)采用相互磁吸的磁性材料制成,且透气磁吸片(1031)上开设有透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步态感知技术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管(8)与受力带(6)相连接一端设有调节座(7),所述调节座(7)内部设有与受力带(6)相连接的转辊,所述受力带(6)贯穿调节座(7)并套设于转辊上,所述转辊一端设有延伸至调节座(7)外的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步态感知技术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调节座(7)端口处通过啮合连接的齿轮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步态感知技术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2)上设有与机械臂(11)底端相连接的旋转电机,所述机械臂(11)远离定位板(2)的一端设有与定位片(9)结构相匹配的衔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未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88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