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7335.9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5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全;李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1/03 | 分类号: | A01K1/03;A01K1/035;A01K31/0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清迪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张永维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共生 模式 捕食 行为 实验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第一实验箱、第二实验箱、种养箱和照明主板,第二实验箱设置于第一实验箱的顶部且两者连通,第二实验箱的侧部设有可开关的出入口,种养箱设置于第一实验箱内,照明主板设置于第二实验箱的顶部一角落,照明主板射出的光朝向实验箱内。通过设置种养箱,不会因捕食者的活动而使种植物出现倒伏甚至折断等现象,提高了实验准确率;通过设置照明主板,将所有活体被捕食者集中到第二实验箱上方的一个角落,方便数据测量;通过设置出入口,可快速放入或取出捕食者,降低因取出时间差导致实验数据产生误差;可回多次循环利用,降低试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动物会为了自身生存对其所处环境中猎物进行搜索并产生一定的捕食行为,从而使得猎物种群数量降低。研究动物的捕食行为对于研究生物防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共生模式下稻田中的共生养殖物的捕食行为可以为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稻田中,田间害虫作为被捕食者,共生养殖物作为捕食者,捕食者对被捕食者进行捕食,通过捕食为和胁迫可有效地降低田间害虫数量,降低田间害虫对稻田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可以模拟稻田环境及共生模式,对共生养殖物(捕食者)的捕食行为进行研究。
现有技术中的测试稻田捕食功能反应的实验装置,图1所示,包括用于容纳捕食者和水稻的第一实验箱1,用于容纳被捕食者的第二实验箱2;其中,第一实验箱1为危险区域。现有的测试稻田捕食功能反应的实验装置有以下几个缺点:1、实验装置中的水稻的种植受捕食者影响,易出现倒塌的现象,使捕食者搜索猎物的能力增强,捕食效果进而增强,引起实验误差:2、实验结束后,实验装置中剩余被捕食者的活体数量难以进行量化,引起实验误差:3、实验装置无法重复利用,试验成本高;4、实验装置无法对捕食者捕食猎物(被捕食者、田间害虫)时产生的生理活动进行拍摄。亟需一种新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手段(方法)来避免上述的一个或多个缺点。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和方法,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其包括:
用于容纳捕食者的第一实验箱;
用于容纳被捕食者的第二实验箱,所述第二实验箱设置于所述第一实验箱的顶部且两者连通,所述第二实验箱的侧部设有可开关的出入口;
用于移植种植物的种养箱,所述种养箱设置于所述第一实验箱内;
用于吸引聚集被捕食者的照明主板,所述照明主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实验箱的顶部一角落,所述照明主板射出的光朝向实验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实验装置还包括摄像系统,所述第二实验箱的顶部中心设有一透明板,所述透明板的直径为5cm,所述摄像系统的镜头设置于所述透明板的上侧,且所述镜头的视场角朝向实验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实验箱、第二实验箱、种养箱均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实验箱的长宽高为30×30×25cm,所述第二实验箱的长宽高为30×30×45cm,所述第一实验箱和种养箱的侧壁为不透明的亚克力板材,所述第二实验箱的侧壁为120目纱绢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实验箱包括不锈钢的主体框条和所述纱绢网,所述主体框条设有多根,多根主体框条组成立方体骨架,所述立方体骨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实验箱的顶部敞口处,所述纱绢网包覆设置在所述立方体骨架外。
进一步地,所述出入口设置于侧部的所述纱绢网上,所述出入口处设有拉链,所述拉链长度为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73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