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砂岩隧道超前注浆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7020.4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5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梁;肖杨;袁正鑫;何想;周鹏;刘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岩 隧道 超前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红砂岩隧道超前注浆加固方法,以解决红砂岩隧道开挖中围岩受扰动易软化的问题。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通过超前导管注入微生物水泥浆液进行隧道超前注浆加固,以防止红砂岩在开挖过程中发生泥化,加快施工进度,减小施工风险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红砂岩隧道超前注浆加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注浆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岩土加固技术,主要方法主要有包括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反硝化,硫还原等。其中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induced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是研究最多的一种反应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包括:地基加固,防渗,砂土地基液化防治,二氧化碳封存,增强石油开采,及固定污染物等。
红砂岩(第三系粉细砂岩)在我国湖南、广东、山西、江西、四川及甘肃等广泛分布。在干燥状态下红砂岩具有很高的强度,但是在遇水后容易发生泥化,红砂岩完全失去胶结。这种特性对红砂岩地层开挖造成极大的困难,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施工风险高等。
目前红砂岩隧道开挖超前注浆主要采用水泥注浆,但是由于水泥浆液粘性大,注入后需要很大压力才能保证浆液在红砂岩地层中的扩散满足要求。此外,红砂岩隧道施工还可以采用冻结法施工,冻结法施工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这使得红砂岩隧道施工周期延长,施工费用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砂岩隧道超前注浆加固方法,以解决红砂岩隧道开挖中围岩受扰动易软化的问题。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通过超前导管注入微生物水泥浆液进行隧道超前注浆加固,以防止红砂岩在开挖过程中发生泥化,加快施工进度,减小施工风险等。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红砂岩体掘进隧道的过程中:
1〕每掘进1.0~1.4米时,在礃子面打入注浆花管和出浆管。
2〕向注浆花管注入菌液与尿素混合溶液,注浆结束后养护1~2小时。
3〕向注浆花管注入氯化钙和尿素混合溶液,注浆结束后养护10~12小时。
4〕向注浆花管注入菌液、氯化钙和尿素混合溶液,注浆结束后养护10~12小时。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隧道的掘进施工。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注浆花管和出浆管分布在礃子面与隧道壁相交的轮廓线上。
进一步,注浆花管和出浆管交替打入。
进一步,隧道壁以内是已经掘进的隧道或待开挖的红砂岩体、以外是隧道周围的红砂岩体。注浆花管和/或出浆管向隧道的掘进方向倾斜地打入隧道周围的红砂岩体,且与隧道壁呈10~15°。
进一步,所述注浆花管是中空管道,其一端为封闭的尖端、另一端为注入口。所述注浆花管的管身具有若干开孔,靠近注入口0.5米范围内不设注浆孔。优选的,所述注浆花管长度为2~3米,内径为1~2厘米,厚度为0.5~1毫米,花管管身按照梅花形打孔,孔径5~10毫米,孔间距2~4厘米。
进一步,所述注浆管的间距为0.5~0.8米。
进一步,步骤2〕中,向注浆花管注入菌液与尿素混合液时,注入压力为50~200kPa,注入量为加固区体积的0.3~0.6倍。
混合液中,细菌浓度OD600=0.5~1.0。
混合液中,尿素浓度为0.2~0.5mol/L。
进一步,步骤3〕中,向注浆花管注入氯化钙和尿素混合溶液时,注入压力为50~200kPa,注入量为加固区体积的0.3~0.6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7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