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结冰风道及冰箱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5036.1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0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卢兵;陈涛;徐志克;李琳;姚成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7/06 | 分类号: | F25D17/06;F25D2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徐光普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冰 风道 冰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结冰风道及冰箱,涉及冰箱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冷冻风道、风量调节杆、冷冻风罩和风道盖板,冷冻风道内表面开设有风机固定槽,冷冻风道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形导流台,冷冻风道内表面开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位于扇形导流台两侧;冷冻风道内表面开设有风量调节杆固定槽,风量调节杆固定槽开有卡接孔,风量调节杆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柱,卡接柱与卡接孔转动配合,卡接柱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风量调节旋钮;冷冻风罩固定连接在冷冻风道外表面;风道盖板固定连接在冷冻风道内表面。本发明通过在风道内设置导流台、排水槽等多种引流路径,保证冷冻风道内的水能够沿着预先设计的引流路径顺利流走,提升风道防堵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结冰风道及冰箱。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目前已是市场主流需求冰箱产品,风冷冰箱区别于传统直冷冰箱上优点在于间室结冰除霜上,风冷冰箱可免去用户频繁铲冰的困扰,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食材的新鲜程度,所以降低风冷冰箱的故障率,保证冰箱正常运行是用户对一款冰箱的最直接的评价。现有市场上冻下藏风冷冰箱风道内基本设计有防止结冰的结构,但大多产品由于设计的防结冰结构不够完善,实际用户使用时,并不能有效的将水沿着设计的既定路线从风腔内流走,同时由于离心风机运行后水滴的流向是比较发散的,大概率水无法沿水槽流走,继而导致了风道内发生了积水成冰的现象,冰箱发生不制冷、过冷等故障,进而导致冰箱内的食物发生变质。
现有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冰箱风道结构及冰箱》,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公开号为CN108286858B,冰箱包括第一制冷间室和第二制冷间室,冰箱蒸发器设在第一制冷间室背部的蒸发器腔室;进回风道结构包括泡沫进回风道座,泡沫进回风道座设有回风道凹槽和进风道凹槽;还包括与泡沫进回风道座连接的风道盖板和回风连接管道,进风道凹槽和回风道凹槽分别与风道盖板围合形成进风道和回风道,进风道两端分别与第一制冷间室和第二制冷间室连通;回风道两端分别与第二制冷间室和回风连接管道连通,回风连接管道与蒸发器腔室连通。该冰箱及其进回风道结构通过泡沫进回风道座将进风道和部分回风道整合在一起,以优化管路布局,使得管路减少、箱内连接少,从而降低凝露结冰等风险,但风道内未设专门排水通道,仍存在较大冰堵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结冰风道及冰箱,通过在风道内设置导流台、排水槽等多种引流路径,保证冷冻风道内的水能够沿着预先设计的引流路径顺利流走,解决了现有冰箱风道内易发生积水未及时排出,产生冰堵,导致冰箱制冷失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防结冰风道及冰箱,包括冷冻风道、风量调节杆、冷冻风罩和风道盖板,所述冷冻风道内表面开设有风机固定槽,所述冷冻风道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形导流台,所述冷冻风道内表面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扇形导流台两侧。所述冷冻风道内表面开设有风量调节杆固定槽,所述风量调节杆固定槽开有卡接孔,所述风量调节杆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与卡接孔转动配合,所述卡接柱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风量调节旋钮。所述冷冻风罩固定连接在冷冻风道外表面。所述风道盖板固定连接在冷冻风道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风量调节杆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止水凸台,所述第一止水凸台位于所述风量调节杆周侧,风道表面聚水流至风量调节杆处,可以有效阻断水流进入,避免风量调节杆旋钮结冰,导致风量调节杆冻死,影响产品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风罩外表面开有与所述风量调节旋钮转动配合的旋钮孔,所述旋钮孔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止水凸台,所述冷冻风罩外表面在靠近旋钮孔周侧区域固定连接有磨砂层,使得调节旋钮四周无法聚集水滴,当风道表面水流经过此磨砂层时,磨砂层表面会将水滴“打散”,表面形成“水膜”,无法形成冰珠、冰块,进一步降低结冰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固定槽周侧设有环形引流面。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引流面倾斜设置,所述环形引流面与风机固定槽底面的夹角为100°~120°,该结构利于风机固定槽内的冷凝水向槽底集中,并流向螺钉固定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5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