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器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4080.0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郑加金;苏俊豪;奚潇睿;王浩;陈焕权;李建宇;史雯慧;韦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1/3206 | 分类号: | G01K11/3206;G02B6/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杨静 |
地址: | 21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光纤 布拉格 光栅 温度传感器 制作方法 | ||
1.一种高温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筒(1)、金属钢管(2)、再生光纤光栅(3)、硅灰(4)、刚玉陶瓷饼(5)、单模光纤(6)以及螺纹帽(8);所述刚玉陶瓷饼(5)为内部为空腔的圆柱体,所述螺纹筒(1)固定设置在刚玉陶瓷饼(5)的圆周壁上,所述金属钢管(2)两端设置有螺纹,一端封口的、另一端为开口的,封口的一端与螺纹筒(1)螺纹连接,开口的一端自刚玉陶瓷饼(5)的中心的穿出并与螺纹帽(8)螺纹连接;螺纹帽(8)的冒顶设置有通孔;所述单模光纤(6)的一端与金属钢管(2)的封口端内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自螺纹帽(8)的通孔伸出,处于金属钢管(2)内的单模光纤(6)的中间段为再生光纤光栅(3);所述刚玉陶瓷饼(5)的上方设置有一注灰孔,所述注灰孔用于向刚玉陶瓷饼(5)的内腔注入硅灰(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钢管(2)的中心处设置有V型结构槽,再生光纤光栅(3)和单模光纤(6)位于V型结构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自螺纹帽(8)伸出的单模光纤(6)留有尾纤(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筒(1)与金属钢管(2)、金属钢管(2)与螺纹帽(8)、金属钢管(2)与刚玉陶瓷饼(5)之间都是密封连接。
5.一种高温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单模光纤(6)涂覆层全部剥去,在真空状态下,V型槽结构的金属钢管(2)卡住单模光纤(6),通过高温胶将单模光纤(6)的一端固定在金属钢管(2)的封口端的内端面上;将金属钢管(2)的封口端拧入焊接在刚玉陶瓷饼(5)圆周壁上的螺纹筒(1)内,另一端为开口端,开口端延伸出刚玉陶瓷饼(5),用带通孔的螺纹帽(8)卡紧;单模光纤(6)的另一端从螺纹帽(8)的通孔中伸出,用高温胶将通孔密封,再用密封环(7)和高温胶将刚玉陶瓷饼(5)与金属钢管(2)接触区外表面密封,最后往刚玉陶瓷饼(5)上方开设的注灰孔注入硅灰(4),将刚玉陶瓷饼(5)的空腔注满硅灰(4)后,使用铁片和高温胶密封,得到权利要求2-4任意所述的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温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光纤光栅(3)的制备方法为:
在室温下,将普通的单模光纤(6)放入压力罐,在10-14bar的压力下载氢4-7天;
使用248或193nm准分子激光器,以相位掩膜法在经过载氢处理的单模光纤(6)上刻写I型光纤光栅;
将刻写好的I型光纤光栅放入充满氩气的管式炉内,以10-3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600-800℃进行预退火,完成后在管式炉内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首次高温退火的种子光栅;
将首次高温退火的种子光栅放入充满氩气的管式炉内,以40-6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900℃,再以3-7℃/min的速率从900℃升温至1000℃,并在1000℃保温80-120分钟,保温过程中出现稳定的再生光纤光栅,保温结束后即从管式炉中拿出放入冰水中快速冷却,得到再生光纤光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温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玉陶瓷饼(5)通过AL-SIO2法制备,具体制备方法为:将Al金属和SiO2粉体混合均匀后,在氩气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500℃,反应时间为2~4h,制备得到氧化铝陶瓷,再通过机械式压机法成型得到刚玉陶瓷饼(5),最后,在刚玉陶瓷饼(5)上方再设置一个直径为1cm的注灰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40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