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轨卫星TDMA通信系统的前向链路时间同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3085.1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8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贺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J3/06 | 分类号: | H04J3/06;H04B7/185 |
代理公司: |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曹宇杰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 tdma 通信 系统 时间 同步 方法 | ||
一种透明转发低轨卫星TDMA通信系统的前向链路时间同步方法,包括:主站周期地采集本地NCR信息,并计算所述NCR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值;根据NCR同步周期和主站侧NCR时间与星历时间的映射关系,换算发送每组NCR同步参考数据的星历时间;将所述NCR信息、所述循环冗余校验值和所述星历时间组成一组NCR同步参考数据,通过前向链路广播给处于同一TDMA系统中的所有端站,以使端站:周期地接收并解析所述NCR同步参考数据,并在解析出的NCR信息经过循环冗余校验是正确时,立刻计算端站本地NCR计数器的更新值,并以此更新值进行端站NCR计数器的更新。既适用于时延抖动很小的场景,又适用于时延抖动较大的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TDMA卫星通信系统的时间同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透明转发低轨卫星TDMA通信系统的前向链路时间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TDMA系统是一种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多用户通信系统。在TDMA卫星通信系统中,主站对返向链路的各种时隙进行规划,并为每个入网的端站分配专用时隙进行数据传输。不同端站则根据时隙规划分时共享同一个物理信道。因此,所有端站都需要建立与主站一致的计时系统,以便于准确识别主站规划的时隙及其范围,以及恰当选择返向突发的发送时间,以使返向突发在期望的时间到达期望的时隙。这就是TDMA系统的全网时间同步。全网时间同步包含两个部分:前向链路时间同步和返向链路时间同步。前向链路时间同步的作用是实现网络时钟参考(NCR)同步,即建立端站计时系统与主站计时系统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达到端站通过本地计时系统识别主站时隙位置的目的。而返向链路时间同步的作用是实现返向突发的到达时间(ToA)同步,即端站准确估计出返向突发的发送时间,并在此时间发送返向突发,以使其准确地落入目标时隙。
对于时延抖动很小的场景,前向链路时间同步的常规方法是:首先,在主站和端站中均设置一个NCR计数器,并以相同的频率进行记数。然后,主站周期地广播自身的NCR信息,且所有端站也周期地接收主站广播的NCR信息。当正确解析出主站的NCR信息后,端站用此NCR值直接更新本地NCR记数器的值,以达到与主站时间同步的目的(如图1所示)。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前向链路时间同步后,端站的计时速度将与主站保持一致,仅在计时基准上相差一个固定偏移量。这个时间基准偏差可以在前向链路时间同步过程中进行补偿,也可以在返向链路时间同步过程中进行补偿。
然而,对于存在较大时延抖动的场景,例如低轨卫星TDMA通信系统,上述方法的同步结果将出现很大的偏差,进而导致返向链路的时隙间干扰。如果要克服这些偏差的负面影响,就需要设置很大的时隙保护间隔,而该措施又会导致整个返向链路的用户容量大幅下降。因此,需要设计能够对抗较大时延抖动的前向链路时间同步方法。
发明内容
主要针对上述相关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转发低轨卫星TDMA通信系统的前向链路时间同步方法,既适用于时延抖动很小的场景,又适用于时延抖动较大的场景,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前向链路时间同步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透明转发低轨卫星TDMA通信系统的前向链路时间同步方法,应用于处于TDMA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主站,包括步骤:
主站周期地采集本地NCR信息,并计算所述NCR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值;
根据NCR同步周期和预先建立的主站侧NCR时间与星历时间的映射关系,换算发送每组NCR同步参考数据的星历时间;
将所述NCR信息、所述循环冗余校验值、所述星历时间组成一组NCR同步参考数据,通过前向链路广播给处于同一TDMA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所有端站,以使端站:
周期地接收并解析所述NCR同步参考数据,并在解析出的NCR信息经过循环冗余校验是正确时,立刻计算端站本地NCR计数器的更新值,并以此更新值进行端站NCR计数器的更新。
进一步,所述主站侧的NCR时间是主站侧设置的NCR计数器的计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3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