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装置的状态记录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72488.4 | 申请日: | 202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1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郑纬;郑阳;梁水清;陈国伟;南赛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合力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4 | 分类号: | G01R31/34;G01R15/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装置 状态 记录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装置的状态记录结构,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电机,所述电机上设有电机线,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可拆卸设有无源计数器,所述无源计数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相互连接的单片机和互感线圈,所述外壳设有贯穿互感线圈的通孔,所述通孔可容电机线穿过。该电动装置的状态记录结构能够记录执行器运转状态次数及时长、无需配备电源且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装置的状态记录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装置(例如电动执行器)一般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电机,电机上设有电机线,电机线包括一条公共线、一条启动线和一条运行线,公共线和启动线之间通电时电机正转,公共线和运行线之间通电时电机反转,现有的电动装置没有状态记录功能,使得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了解电动装置在运转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以及处于该状态的时长,进而无法很好的对电动装置进行维护管理。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记录执行器运转状态次数及时长、无需配备电源且适用性强的电动装置的状态记录结构。
为此,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装置的状态记录结构,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电机,所述电机上设有电机线,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可拆卸设有无源计数器,所述无源计数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相互连接的单片机和互感线圈,所述外壳设有贯穿互感线圈的通孔,所述通孔可容电机线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单相电机,所述电机线包括一条公共线、一条启动线和一条运行线,所述公共线穿过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三相电机,所述电机线包括一条电机线U、一条电机线V和一条电机线W,电机线U或电机线V或电机线W穿过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外壳上设有可对准螺纹孔的开口,开口上穿设有可与螺纹孔螺接的螺丝。
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可记录互感线圈感应到的电流数值以及通电时长,根据所述互感线圈感应到的电流大小可将执行器的状态分为空载状态、额定状态或堵转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上设有穿出外壳的UART接头,UART接头通过数据线可连接电脑或PDA或手机以显示执行器空载状态、额定状态和堵转状态的次数和时长。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可拆卸设有盖体,壳体和盖体上设有多个相对的安装孔,安装孔上穿设有螺栓,螺栓下部螺接有螺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公共线或电机线U或电机线V或电机线W穿过通孔(互感线圈),只要电机开始通电运转,公共线或电机线U或电机线V或电机线W就会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到该电流后会产生感应电势,此感应电势相当于电源,该电源给单片机供电,使单片机记录下互感线圈感应到的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长,工作人员定期通过数据线插接UART接头连接电脑或PDA或手机,根据上述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长的显示可清楚的了解电动装置的运转状态次数以及每次运转状态的时长,能够很好的对电动装置进行维护管理,而且上述电动装置的状态记录结构无需配备电源,节能的同时还不用担心因电源没电而没有记录电动装置运转状态的情况发生,使用寿命更长,另外,该构造可安装在任何电动装置上,根据不同电动装置运转产生的电流大小来判断运转状态即可,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与单相电机连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外壳;3、通孔;4、公共线;5、启动线;6、底座;7、开口;8、螺丝;9、运行线;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合力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合力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24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独立向量分析的语音特征融合的说话人识别方法
- 下一篇:后围外板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