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球状NiCoMo-O复合材料合成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2402.8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6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静;尹江梅;王法中;潘勇;赵丽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G53/00 | 分类号: | C01G53/00;C01G53/04;C01B32/198;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球状 nicomo 复合材料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复合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维球状NiCoMo‑O复合材料合成方法及应用,通过一步水热法和后续煅烧的过程设计和制备出形貌可控的三维纳米复合结构,该纳米结构可以明显降低离子扩散长度,而且可以有效地适应体积膨胀,同时为了增强NiCoMo‑O电极的电导率/离子导电性和力学稳定性,还探索了通过构造异质结构NiCoMo‑O@rGO,通过异质结构的协同作用减少离子扩散长度,促进离子迁移,从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维球状NiCoMo-O复合材料合成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三大化石燃料的枯竭以及日趋糟糕的环境污染问题,人类的生存面临着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这两个最为严峻的挑战。能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追求的更高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在我们对可持续再生能源开发过程中因受到气候、地域条件的影响,无法持续稳定的能源输出,因此要想大规模利用这些清洁友好的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能源,则需要相应的储能器件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电化学储能技术由于其使用方便,环境友好,转换效率高等特点是解决相应难题的有效方法。故而锂离子电池(LIB)作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电化学储能器件,与传统的二次电池相比,具有高能量密度、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好、循环性能好、无记忆效应、可快速充放电、绿色环保和充放电寿命长等优点。目前,锂离子电池不仅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并逐步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领域。随着新型电子产品性能的不断优化和电动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储能设备的能量密度个循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也必然朝着高容量、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因而开发新的电极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较好的安全性、储量丰富而成为替代石墨材料的候选者。然而作为转化机制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也有部分缺点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比如,首次充放电后,由于金属氧化物与锂反应,容易产生体积膨胀,导致材料在循环过程中逐渐被粉化,引发电极材料的脱落,同时也会引起金属离子发生团聚,失去电化学活性,使其电性能衰减较快。因此,缓解该类材料在脱/嵌锂的时候产生的体积变化以及稳定电极的结构是研究这类材料的关键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是:制备特殊形貌结构的材料、对材料纳米化、多孔化以及与碳材料复合。目前通过改变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金属的种类和含量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即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该类材料是当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一个热门。对于金属氧化物而言,当充放电的时候其被还原成金属单质的过程决定了它的放电平台和容量,因此通过改变金属氧化物中金属的种类和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材料的充放电平台和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三维球状NiCoMo-O复合材料合成方法及应用。该复合电极材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和后续煅烧的过程设计和制备出形貌可控的三维纳米复合结构,该纳米结构可以明显降低离子扩散长度,而且可以有效地适应体积膨胀,同时为了增强NiCoMo-O电极的电导率/离子导电性和力学稳定性,还探索了通过构造异质结构NiCoMo-O@rGO,通过异质结构的协同作用减少离子扩散长度,促进离子迁移,从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维球状NiCoMo-O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NiCoMo-O复合材料是一种采用一步水热法和高温煅烧合成三维球状NiCoMo-O复合电极材料,采用静电组装方法合成NiCoMo-O@rGO复合电极材料。
本发明的一步水热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将总量为2mmol的乙酸镍(Ni(CH3COO)2•4H2O)和乙酸钴(Co(CH3COO)2•4H2O)按照1:1,1:3,3:1的比例在恒定磁力搅拌下溶解于60mL去离子水中,得到澄清的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未经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2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