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支撑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1384.1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4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葛同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同钊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50/242;H01M50/244;H01M50/249;H01M10/625;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散热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安装 支撑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支撑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侧壁对称设置有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的外壁均滑动套设有夹板一,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立板与夹板一的外壁均开设有螺纹孔,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立板与夹板一上相同心的螺纹孔内壁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安装座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位于立板右侧的电动伸缩杆。本发明通过夹板一和夹板二的配合使用,提高电池被固定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电池工作时的安全性,通过缓冲杆、弹簧一、吸收杆本体、挡板、滑块和弹簧二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对振动能量进行吸收和释放,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散热机构的设置,避免电池工作时温度过高而导致电池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支撑架。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电池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电池放在汽车内需要一定的安装支架达到固定效果。
现有的装置只具备固定功能,并且存在固定效果差,从而导致电池脱落,不稳定而导致电池的损坏,此外电池固定时基本处于刚性接触,长时间的晃动会对电池造成损坏,以及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走,从而会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
为此,提出一种便于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支撑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支撑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支撑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侧壁对称设置有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的外壁均滑动套设有夹板一,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立板与夹板一的外壁均开设有螺纹孔,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立板与夹板一上相同心的螺纹孔内壁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安装座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位于立板右侧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与右侧立板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夹板一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位于右侧的所述夹板一上对称滑动插设有位于支撑板上方的夹板二,两个所述夹板二相对的一侧共同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上的螺纹呈相反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套设在螺纹杆外壁上的固定板,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固定套设有位于轴承前方的齿轮一,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位于固定板左侧的支撑杆一,所述支撑杆一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与齿轮一相啮合的齿轮二,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安装座的下侧壁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安装座的内壁设置有散热机构。
优选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对称固定连接在安装座下侧壁上的缓冲杆,两个所述缓冲杆的外壁均滑动套设有套管,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缓冲杆的下侧壁与套管的内底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一,两个所述套管的下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底座,两个所述缓冲杆相远离的一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吸收杆本体,所述底座的上侧壁对称滑动连接有位于两个套管外侧的滑块,位于同一侧的所述滑块的上侧壁均与吸收杆本体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上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滑块外侧的挡板,位于同一侧的所述滑块与挡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二。
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固定嵌设在安装座上侧壁上的导热板一,所述安装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二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导热板一下侧壁相接触的风机一,所述导热板一的下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位于风机一外侧的导热板二,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导热板二的下侧壁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与安装座内底壁固定连接的散热板,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散热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翅片,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壁对称固定嵌设有风机二,两个所述风机二相远离的外端均固定套设有防尘罩。
优选地,位于左侧的所述立板与安装座的上侧壁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立板与安装座的上侧壁滑动连接。
优选地,位于右侧的所述夹板一上对称开设有与两个夹板二相匹配的滑槽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同钊,未经葛同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13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工业脱硫净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减少塑盒胶水层的直淋PP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