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粉碎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8087.1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9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叶莎;叶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优创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8/06 | 分类号: | B02C18/06;B02C18/16;B02C18/18;B02C18/22;B02C23/16;B02C18/24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王林娜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医疗器械 粉碎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粉碎设备,一种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粉碎设备包括基座、电机、外壳、破碎装置、多个切割刀、过滤板、破碎内锥柱;外壳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上,电机带动外壳逆时针转动;过滤板设置于外壳的下端;多个切割刀沿外壳的周向设置于外壳内,切割刀相对于外壳的径向方向倾斜设置,切割刀外端连接外壳内壁;破碎内锥柱固定设置于外壳内,破碎内锥柱与外壳同轴设置;破碎装置设置于破碎内锥柱的外侧且位于外壳的内侧;破碎装置包括多个破碎板,多个破碎板沿外壳的周向均布设置,破碎板倾斜设置且上部向外延伸,使得切割腔和破碎腔之间可以相互调节破碎任务的分配程度且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粉碎设备。
背景技术
为保证医疗器械耗材在临床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避免交叉感染,多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包括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和塑料血袋等,在使用完后需利用粉碎设备进行销毁,避免二次使用,并经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为提高粉碎效率,现有的医疗器械粉碎设备大多采用分级破碎的形式,但由于各级粉碎之间相互独立,不能根据各级之间的工作阻力分配各级粉碎的物料,粉碎效率不高,因此,需要一种能根据各级之间的粉碎效率去设置粉碎任务分配比例的粉碎设备,提高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粉碎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粉碎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粉碎设备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粉碎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粉碎设备包括基座、电机、外壳、破碎装置、多个切割刀、过滤板、破碎内锥柱和复位装置;外壳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上,电机带动外壳逆时针转动;过滤板设置于外壳的下端;多个切割刀沿外壳的周向设置于外壳内,切割刀相对于外壳的径向方向倾斜设置,切割刀的外端连接外壳内壁;破碎内锥柱固定设置于外壳内,破碎内锥柱的直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破碎内锥柱与外壳同轴设置;破碎装置设置于破碎内锥柱的外侧且位于外壳的内侧;破碎装置包括多个破碎板,多个破碎板沿外壳的周向均布设置,破碎板倾斜设置且上部向外延伸,破碎板包括安装部、切割部和进料部,切割部和进料部设置于安装部的两侧,安装部垂直于参考平面,参考平面与外壳中心线共面且与安装部交叉设置,进料部可水平滑动地设置于与进料部最近的破碎板的安装部;破碎板的安装部、进料部与外壳形成切割腔,切割刀位于切割腔内,破碎板的安装部、进料部与研磨内柱形成破碎腔;物料从外壳的上端进入切割腔并且充满切割腔;进料部连通切割腔和破碎腔;在切割刀随外壳转动时,切割部穿过切割刀用于对切割腔内的物料进行切割,且切割刀上无法切割的物料在切割部和切割刀的挤压作用下向内移动通过进料部进入破碎腔;通过进料部的物料从上到下逐渐减少;而且在切割部与切割刀开始相交时,切割刀通过物料促使切割部带动进料部沿安装部滑动,以使破碎腔的体积变小,随后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破碎腔恢复初始体积。
进一步地,复位装置包括固定柱、多个同步杆、滑套和两个压簧;固定柱固定设置于外壳内,固定柱的下端部连接破碎内锥柱,且与破碎内锥柱同轴,滑套套装于固定柱上且可转动和上下移动,两个压簧分别设置于滑套上侧和下侧,多个同步杆沿滑套的周向方向均布设置,同步杆的上端连接滑套,同步杆的下端连接安装部的上端。
进一步地,进料部远离安装部的竖直边缘设置有滑块,安装部内壁面设置有滑槽,滑块插入对应的滑槽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料板;导料板成半球形的腔体且开口朝下,导料板设置于固定柱上端,导料板位于破碎内锥柱的上方,导料板的下端开口的直径大于破碎腔的最大直径。
进一步地,料盖成半球形的腔体且开口朝下,料盖与外壳同轴设置且设置于外壳的上端,料盖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孔。
进一步地,安装部的上端设置有球接口,同步杆连接球接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上均布开设有引导槽,引导槽沿限位板的径向方向设置;限位板设置于导料板的下端,球接口可滑动地设置于引导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优创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优创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8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