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6560.2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4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08 | 分类号: | G09G3/3208;G09G3/20;H01L27/3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何志军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 ||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驱动显示区,以及过渡显示区;所述过渡显示区中的所述第三像素驱动电路的排布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驱动显示区中的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排布密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屏占比已成为小尺寸显示面板领域的热点。为了实现真正的全面屏,目前屏下摄像头技术将前置摄像头、红外感测器件、指纹识别器等光学模组设置在显示区内,当需要使用光学模组时,光线穿透显示面板到达光学模组最终被光学模组利用。
为了提高屏下摄像(CameraUnderPanel,CUP)区的透过率,在一种设计方案中,将CUP区设计区分为驱动区和高透区,通过驱动区的驱动单元来控制CUP区像素的发光,且将光学模组的感光器件放置在透过率最大的高透区,以确保光学模组能够接收到足够多的光量。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屏下摄像区的设计方案。图1所示仅为显示面板在屏下摄像区的局部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正常显示区AA及屏下摄像区TA,所述屏下摄像区TA包括驱动区A、过渡驱动区B及高透区C,所述驱动区A设置有驱动单元,所述高透区C未设置有驱动单元,因此位于所述高透区C的显示像素通过设置在所述过渡驱动区B的走线与位于所述驱动区A的驱动单元电性连接而发光,从而提高所述高透区C的透光率。然而,该设计方案中的驱动区A和过渡驱动区B的金属走线密度明显不同,导致两区存在显示不均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显示效果。
因此,急需改善现有技术中因所述驱动区A和所述过渡驱动区B的金属走线密度不同而导致两区存在显示不均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所述驱动区A和所述过渡驱动区B的金属走线密度不同而导致两区存在显示不均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显示像素及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显示像素电性连接;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位于所述透光显示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之间的驱动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透光显示区与所述驱动显示区之间、和/或位于所述驱动显示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还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二显示像素,所述驱动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显示像素电性连接,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过渡显示区中的所述第三像素驱动电路的排布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驱动显示区中的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排布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岛,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岛包括所述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岛,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岛包括所述多个第三像素驱动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岛在所述驱动显示区的排布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岛在所述过渡显示区的排布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岛所占区域的排布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岛所占区域的排布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排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三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过渡显示区的排布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及所述第二显示像素皆未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提供驱动信号给所述第二显示像素,所述第三像素驱动电路不提供驱动信号给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及所述第二显示像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65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