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建筑廊桥的修复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5046.7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衣俊;张金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李英姿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建筑 修复 加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建筑廊桥的修复加固装置,包括廊桥、横向木桩和斜向木桩,所述廊桥底部设置有多组横向木桩,每组横向木桩均与廊桥底设置有用于支撑加固的多组拱形架,每组拱形架上均套于环扣,所述环扣与环扣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接,以保障拱形架的稳定性,所述横向木桩两侧设置有斜向木桩,其中斜向木桩另一端的端面为平切,且紧密贴合堤岸内壁,所述斜向木桩的近顶端捆绑设置有麻绳,所述麻绳另一端连接设置有锚链,所述锚链另一端连接设置有锚杆,所述锚链与锚杆均预埋于堤岸内,仅锚链一节漏于外,所述堤岸内壁固定连接设置有加固板,该加固板顶端与斜向木桩接触,本发明能够实现古建筑廊桥的无破坏加固,其多点支撑方式可防止局部塌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古建筑廊桥的修复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古建筑博大精深,随着历史的变迁,建筑是记载着时代变迁的胶片,其中廊桥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原因在于它比别的桥多了一层顶盖;也因此使得廊桥成为中国古典建筑中造型异常优美别致的一种桥型建筑。
廊桥作为重要的区域文化遗产,应加强廊桥的保护传承,由于廊桥主要为木质结构,其受损率比较高,在加上自然灾害常有发生,修复难度也是非常大的,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古建筑廊桥的修复加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廊桥的修复加固装置,能够实现古建筑廊桥的无破坏加固,减少破坏的同时增加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廊桥、堤岸、横向木桩、拱形架和斜向木桩,
所述廊桥底部设置有多组横向木桩,每组横向木桩上均设置有用于支撑加固的拱形架;
所述拱形架为多组,每组拱形架上均套于环扣,且环扣与环扣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接;
斜向木桩,处于所述横向木桩两侧,所述斜向木桩的近顶端捆绑设置有麻绳,所述麻绳另一端连接设置有锚链,所述锚链另一端连接设置有锚杆,所述锚链与锚杆均预埋于堤岸内,其中锚链一节漏于外;
所述堤岸内壁固定连接设置有加固板,该加固板顶端与斜向木桩接触。
优选的,所述拱形架由拱架和支撑柱组成,该支撑柱与廊桥底部充分接触,所述拱形架、横向木桩、斜向木桩三者相互牵制,得以平衡,并且斜向木桩与廊桥底部同样可设定拱形架,以保证廊桥多点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环扣由两个半环扣对合而成,所述环扣与连接件均具备可拆卸性。
优选的,所述横向木桩两侧对应斜向木桩设置有衔接槽,衔接槽用于衔接斜向木桩。
优选的,所述斜向木桩一端的端面为平切,且紧密贴合堤岸内壁,所述斜向木桩平切面有利于与堤岸内壁充分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实现古建筑廊桥的无破坏加固,其多点支撑方式可防止局部塌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古建筑廊桥的修复加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连接件与环扣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廊桥,2-堤岸,3-横向木桩,4-拱形架,5-连接件,6-环扣,7-斜向木桩,8-麻绳,9-锚链,10-锚杆,11-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廊桥1、堤岸2、横向木桩3、拱形架4和斜向木桩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50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