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墙体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4522.3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鸿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80;E04B1/61;E04B1/38;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节能 建筑 墙体 | ||
本申请属于建筑施工的领域,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墙体,其包括内墙和外墙,所述外墙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拼接墙;内墙上设置有向内墙内部延伸的若干插接口,若干插接口相互连通;拼接墙上设置有用于与插接口插接配合的连接管,若干插接口的连通处与连接管相连通;拼接墙内设置有灌注槽,相邻拼接墙的灌注槽相连通,灌注槽与连接管相连通;内墙上设置有灌注孔,拼接墙远离内墙的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孔,若干插接口的连通处分别与灌注孔和出气孔相连通;拼接墙与内墙之间设置有保温板。本申请具有提升建筑的保温效果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墙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建设的进行,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相应的建筑能耗也随之增长。建筑能耗包括暖气、空调、照明、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其中大部分能耗来自暖气和空调。
为减少建筑能耗,通常对建筑的保温性能进行改善,现有的改善建筑保温性能的方式通常采用在外墙铺设一层保温板来实现保温功能。保温板与外墙的连接方式常采用粘接加以锚栓固定,先在保温板上涂抹胶浆,将保温板粘接至墙体上。粘接后在保温板的表面覆盖玻璃纤维网格布并第一次涂抹浆料。在浆料凝固后,通过锚栓从凝固的浆料表面打入墙体中以进一步固定保温板,然后继续在第一次涂抹的浆料表面第二次涂抹浆料以完成保温板的安装。通过外墙上铺设的保温板,能减小建筑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的程度,使得建筑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较为恒定且适宜,为人们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舒适的温度环境能降低暖气和空调的使用频率,减小暖气和空调的能耗,从而减低建筑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然而,现有的保温板的安装方式复杂,安装过程中在墙体内打入的锚栓数量较多,数量众多的锚栓容易使得墙体出现裂缝,使得保温板与墙体的连接紧密性下降。紧密性下降容易使保温板与墙体之间出现间隙,建筑与外界容易在间隙处进行大量的热量交换,影响保温板对建筑的保温作用,导致建筑的温度不稳定。建筑内的温度不稳使得的住户需要启动暖气或空调以调节建筑内的温度,使得建筑能耗上升。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建筑的保温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墙体。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墙体,包括内墙和外墙,所述外墙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拼接墙;内墙上设置有向内墙内部延伸的若干插接口,若干插接口相互连通;拼接墙上设置有用于与插接口插接配合的连接管,若干插接口的连通处与连接管相连通;拼接墙内设置有灌注槽,相邻拼接墙的灌注槽相连通,灌注槽与连接管相连通;内墙上设置有灌注孔,拼接远离内墙的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孔,若干插接口的连通处分别与灌注孔和出气孔相连通;拼接墙与内墙之间设置有保温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拼接墙上的连接管对准内墙上的插接口,通过连接管与插接口插接配合将拼接墙和保温板固定在内墙的表面上,由于若干插接口的连通处与连接端相连通,而连通管与拼接墙的灌注槽相连通。且在相邻拼接墙相互拼接时,相邻拼接墙之间的灌注槽相互连通。因此,通过与若干插接口相连通的灌注孔,可将浆料通过灌注孔注入若干插接口相连通的通道内,并且浆料能进一步注入连接管和灌注槽中,待浆料凝固后,浆料能将内墙、保温板和拼接板凝固为一个整体,增强内墙、保温板和外墙之间的整体性。
通过上述方式能保温板与内墙和外墙的连接更加稳固牢靠,使得保温板与内墙之间紧密连接,且通过灌注浆料凝固而非通过外力打入锚栓能减小保温板与内墙之间出现缝隙的可能性,以提升保温板的保温作用,使建筑内部的温度能较为稳定,降低建筑内住户使用暖气或空调进行温度调控的可能性,从而减小建筑的能耗,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拼接墙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块和与卡块卡接配合的卡槽,相邻外墙之间相互卡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鸿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鸿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4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