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花黄精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3511.3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5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梁忠厚;李静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47/18 | 分类号: | A01N47/18;A01N47/14;A01P1/00;A01P3/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39 | 代理人: | 刘江良 |
地址: | 4210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黄 精根腐病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防治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复配药剂,其由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后作为有效成分。还公开利用所述复配药剂对多花黄精根腐病进行防治的方法。其中两种有效成分的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同时田间试验表明,不仅其防治效果具有协同作用,且能显著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多花黄精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及其所用的复配药剂。
背景技术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又名鸡头参、老虎姜,属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 (Polygonatum),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还可加工成粉末状调料,供烧菜时使用。现代医 学表明,多花黄精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随着多花黄精的商业价 值不断被开发,其人工栽培面积与日俱增,导致多花黄精的病虫害也逐年加重。生产上,多花黄精常 采用分根繁殖,根腐病是多花黄精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直接影响了多花黄精的产量和品质,造 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化学防治是防治根腐病的主要措施,在实际生产中,代森锰锌常与內吸杀菌剂混配,生产复配杀 菌剂。从而延缓病菌对内吸性成分抗药性的产生。目前常用的药剂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多菌灵 被认为是防治根腐病的首选药剂,多菌灵属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 中纺锤体的形成而起到杀菌作用;甲基硫菌灵是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亦可转化成 多菌灵;代森锰锌是一种硫代氨基甲酸酷类广谱保护性低毒杀菌剂,主要通过金属离子杀菌。其杀菌 机理是抑制病菌代谢过程中丙酮酸的氧化,而导致病菌死亡。在田间生产中,代森锰锌常与內吸杀菌 剂1:1混合使用。但长期施用化学药剂不仅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严重影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另 一方面,化学农药中的有害物质,对中药药材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农药残留已成为中药国际化函 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此需要进一步研发防治效果好,并可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的药剂。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需求,本发明通过混配试验研究,从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完成本 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复配药剂,其由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后作为有效 成分。
优选地,其中代森锰锌采用80%代森锰锌WP。
优选地,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重量比例0.9-1.1:0.9-1.1,最优选的比例为1:1。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防治多花黄精根腐病的方法,其采用上述复配药剂对多花黄精进行灌根处 理。优选地,灌根施药2-4次,每次间隔时间为6-8d。优选为,施药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7d。
所述复配药剂在施用时,多菌灵和代森锰锌浓度分别均为0.4-0.6mg/L,优选为0.5mg/L。
所述多花黄精根腐病由病原菌Fusarium foetens、Fusarium hostae和Fusariumsp.中的一种或多种 引起的。
综合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结果,多菌灵与代森锰锌优选以1:1的比例混配后的复配剂不仅防 治效果好,还能显著提高了多花黄精的产量,并且不产生任何药害,可作为生产中多花黄精根腐病的 防治药剂,以有效控制多花黄精根腐病。
具体实施方式
为提高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并可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选用多菌灵:代森锰锌(1:1)、 甲基硫菌灵单剂和80%代森锰锌W P三种农药开展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实验, 并将多菌灵:代森锰锌(1:1)、甲基硫菌灵单剂分别和80%代森锰锌W P 1:1混合施用,研究其对多 花黄精根腐病防治效果。
1.试验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3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