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胸郭公虫成虫的引诱剂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2839.3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1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彬;于海媛;陈思羽;孙晓玲;暴峰;徐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N31/02 | 分类号: | A01N31/02;A01N31/06;A01P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胸郭公虫 成虫 引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胸郭公虫成虫的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甲基‑3‑丁烯‑2‑醇1.5‑150份、顺‑马鞭草烯醇0.01‑60份、齿小囊烯醇0.01‑60份。本发明红胸郭公虫成虫引诱剂,为吸引捕食性天敌防治害虫的危害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可用于监测红胸郭公虫成虫种群动态,防治小蠹虫的发生和危害,其配方合理,相较于现有的顺‑马鞭草烯醇以及齿小囊烯醇加松节油均有较好的引诱效果,本发明引诱剂持效期可达30‑120天,且对环境友好,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特别适合在林间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和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化学信息物质进行引诱害虫捕食性天敌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胸郭公虫成虫的引诱剂。
背景技术
红胸郭公虫
红胸郭公虫被发现聚集在被小蠹虫侵染的寄主植物上,尤其是小蠹早期定殖阶段的寄主植物。红胸郭公虫成虫能够利用小蠹虫信息素的成分,如南部松齿小蠹引诱剂的成分——齿小蠹烯醇ipsenol;齿小蠹、粗齿小蠹和美东最小齿小蠹的引诱剂成分——齿小蠹二烯醇 ipsdienol来定位它们的捕食对象。红胸郭公虫在林间也能被食菌小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囊虫的捕食性天敌---红胸郭公虫成虫的引诱剂,以吸引其捕食小囊虫,降低小囊虫虫口密度为目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28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