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杜梨插根快繁的育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1788.2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2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卢振宇;刘健;许建锋;焦传礼;宋科;刘世杰;杨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山东一逸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侯绪军 |
地址: | 2568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杜梨 插根快繁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苗木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杜梨插根快繁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苗圃选择;(2)圃地整理;(3)种根选择;(4)制备插穗;(5)扦插育苗;(6)栽培管理;(7)苗木出圃。该方法的有效利用,不仅避免了用杜梨种子繁殖所出现的后代分离现象,保持了原有杜梨亲本品种的优良性状和固有特性,而且还缩短了种苗的繁育周期,降低了苗木的繁育成本,提高了杜梨种苗的繁育效率,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杜梨优良品种的作用,推动果树业的健康发展;本发明创新和优化了杜梨良种繁育的方法和思路,开辟了杜梨良种繁育的新途径,是杜梨良种繁育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苗木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杜梨插根快繁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枝常有刺。喜光,耐寒,耐旱,耐涝,耐瘠薄,适生性强,在中性土及盐碱土均能正常生长,在我国海拔50~1800m的平原或山坡都带均有分布,杜梨不仅生性强健,对水肥要求也不严,其树形优美,花色洁白,可用于街道庭院及公园的绿化树。
杜梨在中国北方盐碱地区应用较广,可用作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木材致密可作各种器物;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并入药。在众多的梨属砧木中,杜梨以其耐旱、耐涝、耐盐碱、抗寒和抗病虫能力较强等优良特性,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使用范围最广的砧木品种。杜梨作为各种梨品种的砧木表现较好,苗木生产旺,结果早,寿命长。
在实际生产中,杜梨以种子繁殖为主。用种子繁育杜梨种苗,从播种到培育成商品大苗,一般需要培育2~3年。用杜梨种子繁育种苗不但周期长、效率低,费用高,而且所繁育的杜梨种苗的性状容易发生分离,与其亲本的性状不一致,这就造成所育的杜梨品种性状不稳定,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易选育出符合农业生产需要的优良杜梨新品种。目前,杜梨插枝育苗技术尚不成熟,枝条生根困难,繁殖系数较低,很难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因此,探索和建立适于杜梨插根育苗的技术和方法,对我国林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培育杜梨种苗的周期长、效率低、费用高和种苗性状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杜梨插根快繁的育苗方法,该方法用扦插杜梨壮根繁育种苗,不仅大大缩短了苗木的培育周期,而且还避免了用杜梨种子繁殖所出现的后代分离现象,更好地保持了原有杜梨品种的优良性状和固有特性。本发明专利创新和优化了杜梨良种繁育的方法和思路,开辟了杜梨良种繁育的新途径,是杜梨良种繁育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本发明提供的适于杜梨插根快繁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苗圃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向阳背风的地块作为育苗圃;
(2)圃地整理
苗圃选好后,在秋冬季节深翻,翻后不用机械或人工耙平,待第2年春季解冻后,将肥料均匀撒于地表,进行浅耕细耙;土地整平后,按照育苗目标和要求,将苗圃做成低畦苗床,在畦内覆盖好黑色地膜备用;
(3)种根选择
选择1~2年生树势生长健壮的杜梨幼树采集壮根作为种根,在11月份土壤上冻封地前采集杜梨种根,将采集好的种根用湿沙埋藏备用;
(4)制备插穗
选用粗度在0.5~1.5cm的壮根,分别剪成8~12cm的插穗(根段),剪口上平下斜,按粗细、强健程度分级,将同一粗度的插穗分别放置,将插穗按20~30穗捆成一捆,用湿沙进行插穗沙藏,待第2年春天扦插育苗;
(5)扦插育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山东一逸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山东一逸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17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