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鼻炎治疗仪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1521.3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7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得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得霞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炎 治疗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鼻炎治疗仪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患者皮下植入治疗组件,使得至少一个治疗组件邻近目标位置定位在自主神经系统,所述治疗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将电流输送到所述目标位置,治疗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极,该电极被配置为将诸如电流的治疗信号传递到目标位置;步骤二,将电流输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电极以实现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步骤三,通过治疗组件感测至少一种与鼻炎相关的生理参数。该鼻炎治疗仪的使用方法可在实施治疗后立即提供症状缓解,且没有全身性副作用,同时还根据需要递送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鼻炎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鼻炎是鼻道的炎性状态,通常以诸如鼻引流,鼻痒,打喷嚏和/或鼻充血等症状为特征。急性鼻炎,例如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的鼻炎,通常在对有感染性的生物体进行免疫清除后即可消退。相反,患有慢性鼻炎的患者倾向于具有以长期持续或复发症状为特征的临床过程。鼻炎已影响到近八分之一的中国人群,对总体健康和生产力产生了重大影响。鼻炎已被证明可能是儿童未来哮喘的预兆。鼻炎还导致学习和工作表现差。慢性鼻炎大致分为过敏性和非过敏性两种形式。传统上,过敏性鼻炎被分为季节性的或多年生的。但是,由于许多患者对季节性和多年生过敏原均敏感,因此这一分类面临挑战。越来越多地使用基于症状的时间轴(间歇性或持续性)和严重性(轻度或中度/严重)的较新分类。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性。药物治疗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进行调整:抗组胺药;类固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合成抑制剂;肥大细胞稳定剂;抗胆碱药;和单克隆抗体疗法。
避免冒犯花粉或食物也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于那些不能忍受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使用过敏免疫疗法作为治疗选择。尽管免疫疗法可能非常有效,但要达到长期疗效,通常需要在主治医师的办公室每周进行数年的每周治疗(皮下注射)。此外,尽管正在进行免疫治疗,许多具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仍保持症状。
非过敏性鼻炎(NAR)与过敏性鼻炎相似,尽管在NAR中较少出现眼部症状,例如发红,发痒或流泪。NAR的分类很简单,因为NAR有许多亚型,包括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炎性非过敏性鼻炎可能与职业接触,药物(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感染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NAR有关。非炎性NAR可能是以下形式之一:情绪激动;特发性萎缩;味觉血管舒缩;荷尔蒙或与药物有关的药物(例如药物性鼻炎)。治疗的目的是解决令人讨厌的病因(例如,对药物性鼻炎患者停止使用局部充血剂)。在某些情况下,类固醇,抗生素,抗胆碱能药或过敏性鼻炎所述的其他药物可能会有所帮助。但是,对于许多NAR患者,没有最佳或有效的治疗方法,基于此,根据中医特色疗法,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批鼻炎治疗仪,其结构大体相同,包括控制单元以及电极,且该电极通常具有导药功能,比如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2162256所公开的一种鼻炎自动导药电极,又如CN206660325U所公开的一种开关式鼻炎治疗仪,但这类鼻炎治疗仪通常只具有缓解鼻炎症状的效果,难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对鼻炎治疗效果的鼻炎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鼻炎治疗仪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患者皮下植入治疗组件,使得至少一个治疗组件邻近目标位置定位在自主神经系统,所述治疗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将电流输送到所述目标位置,治疗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极,该电极被配置为将诸如电流的治疗信号传递到目标位置;
步骤二,将电流输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电极以实现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
步骤三,通过治疗组件感测至少一种与鼻炎相关的生理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得霞,未经李得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15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