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排渠道防流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0795.0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柏念;梁皓;李辉;闫闯;古朝华;尹创路;马红力;仕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3/00 | 分类号: | E02B13/00;E02B5/02;A01G22/00;A01G17/00;A01G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薛飞 |
地址: | 650041 云南省昆明市中国(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渠道 流砂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排渠道防流砂的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含水率检测;2)护坡修筑;3)混凝土预制板防护;4)植被种植。本发明与常规的现浇混凝土板防护的施工方法相比,采用植草和预制混凝土板相互结合防护的方式,流砂层采用混凝土预制板防护为主,混凝土预制板坡脚采用混凝土护脚,混凝土预制板顶采用混凝土压顶,粉细砂层以上的砂质黏土层修坡完成后采用植被防护,从而形成有植被和混凝土预制板组成的护坡防护系统,施工方便,防护流砂效果好,可大大节约灌排渠费用,有非常好的应用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灌排渠道防流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领域,灌排渠道开挖完成后形成裸露护坡,对地表的扰动破坏了原有土质沟渠护坡上的植被,由于开挖完成后砂质黏土层、粉细砂层裸露在外,让原地表及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丧失。开挖完成后的护坡底部因稳定性较差,短时间内植被恢复困难,在施工过程中若不采取防护措施容易形成流砂,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排渠道防流砂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止灌排渠道护坡产生流砂,避免护坡塌陷,提高其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灌排渠道防流砂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含水率检测:灌排渠道开挖完成后对砂质黏土层和粉细砂层进行含水率检测,做好含水率记录。
2) 护坡修筑:
护坡粉细砂层修筑:对护坡粉细砂层进行边洒水边修坡至坡面平整,并进行粗夯;按每100m为一个施工段,施工时,根据步骤1)中含水率检测结果进行洒水时间和洒水次数的控制;夏季缩短至按50m为一个施工段,同时增加洒水次数;控制护坡粉细砂层修筑时含水率维持在最优范围内。
护坡砂质黏土层修筑:根据步骤1)中含水率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洒水,同时对护坡进行夯实,夯实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3) 混凝土预制板防护:护坡修筑完成后,在粉细砂层上加盖混凝土预制板防护,施工时,按每10m设一道伸缩缝;混凝土预制板防护完成后,在混凝土预制板底部浇筑混凝土护脚,然后在混凝土预制板顶部浇筑混凝土压顶。
4) 植被种植:混凝土预制板防护施工完成后,人工修整砂质黏土层,然后在砂质黏土层种植植被,利用植被和岩石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护坡上部进行防护。
进一步,步骤1)中,含水率检测时,按每20m设一个检测网格点,并对每个检测网格点进行含水率检测及记录。
进一步,步骤2)中,粉细砂层护坡修筑时,粉细砂层护坡修筑时,最优含水率维持在12.7%~14.9%。
进一步,粉细砂层护坡修筑时,根据含水率结果,冬季洒水次数为每隔20~30分钟喷洒一次,一次喷洒40s~60s,夏季根据含水率变化速度,缩短洒水间隔时间,同时一次喷洒2~3分钟。
进一步,步骤2)中,砂质黏土层护坡修筑时,砂质黏土层含水率维持在15.3-18.2%,若含水率低于15.3%,则对砂质黏土层进行洒水,若含水率高于18.2%,则对护坡进行晾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常规的现浇混凝土板防护的施工方法相比,采用植草和预制混凝土板相互结合防护的方式,流砂层采用混凝土预制板防护为主,混凝土预制板坡脚采用混凝土护脚,混凝土预制板顶采用混凝土压顶,粉细砂层以上的砂质黏土层修坡完成后采用植被防护,从而形成有植被和混凝土预制板组成的护坡防护系统,施工方便,防护流砂效果好,可大大节约灌排渠费用,有非常好的应用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 为灌排渠道立面示意图;
图2 为灌排渠道平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0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