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布料调剂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59299.3 | 申请日: | 202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1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陈帅;唐志文;罗石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1B7/24 | 分类号: | C21B7/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旺 |
| 地址: | 430081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布料 调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布料调剂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高炉布料调剂系统进行监控调剂,所述高炉布料调剂系统包括溜槽、雷达测量组件、驱动电机、计算机控制单元,所述雷达测量组件在驱动电机控制下可自由转动,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分别与雷达测量组件、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雷达测量系统置于炉顶椎台内侧;该系统及方法可以实现高炉关键参数可视化,加快炉料和煤气流之间的还原效率,这将极大加快高炉回复的速度与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炉布料调剂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炉顶是利用无料钟装置实现高炉布料控制的,无料钟设备用齿轮箱通过溜槽将炉料布入炉内,布料时一般采用矿-焦模式,也就是焦炭、矿石分别交替布入炉内,炉料进入炉内后会在炉顶形成一个带平台的“V”型料面形状,一般而言,料面形状比较规整、均衡,料面高度基本统一,但因各种原因料面形状有时也会发生变形,如偏料、滑料、管道、崩料等都会破坏料面的均衡,一旦料面均衡受到破坏,就会改变炉内煤气流分布,恶化高炉冶炼的顺利进行,处理高炉异常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尽快将料面形状恢复到正常料面。
目前料面调整一般借助于一些监测信息进行。文献1是一种借助于炉顶上升管温度特征来进行料面调剂的技术,该技术首先对4根上升管温度曲线进行模式识别,评估上升管温度的状态,间接评价炉料料面状况,从而实现料面的调整,这个过程一般很缓慢,只有4个上升管温度曲线差异很大时才会采取一些布料的小调整,因难以确定具体的偏差位置,即使调整布料效果也是很有限。
文献2中描述了一种利用十字测温调整布料的方法,十字测温只能测量料面以上2m左右的煤气流温度,煤气流温度分布和料面状况之间很难有确定的对应关系,这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料面调整模式,只能评估大的状态,对于布料的真实状况难以把握。
文献3中描述了一种利用机械扫描雷达实现料面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只能在规定炉喉半径上实现扫描,对于异常炉况、异常料面而言,测量结果往往和实际状况差异巨大。
文献4提供了一种利用相控阵雷达实现料面测量的技术,相控阵技术可以实现整个料面的测量,应该可以据此进行料面测量,并及时进行料面调整,可惜的是该技术仍处于研发试验阶段,技术可行性没问题,但在工程化的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雷达天线伸入炉内的冲刷、保护、粉尘黏附等问题,都需要进行认真研究,该技术投入商业运行仍有时日。
如文献1,文献2,文献3、文献4中所示,目前及时修复均衡料面面临着两个困难,其一是检测评估难。在实际的高炉操作中,高炉是个密闭的“黑匣子”,其料面分布难以定位,只能通过炉顶上升管温度分布、十字测温、或有限的炉顶红外信息评估炉顶气流分布状况,这些方法费时、费力,一旦料面出现异常,难以借助这些方法实现及时的料面修正。其二是处理难,无料钟理论上具有单环、多环、定点、扇形等布料模式,在日常操作中只使用了一种多环布料,单环布料用得极少,定点、扇形更是几乎不用,关键还是定位难。
在现实布料过程中即使发生了料面变形,调整模式也是利用正常布料,加快布料节奏,用布料的自然属性实现布料料面的自修正,这种模式费时,延迟了高炉恢复正常状态的时间,对于大的失常,高炉一般需要经过8个小时以上才能实现高炉的基本恢复。
上述诸多技术问题,是该技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以上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供一种利高炉布料调剂方法。该装置及方法可以实现高炉关键参数可视化,加快炉料和煤气流之间的还原效率,这将极大加快高炉回复的速度与质量。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炉布料调剂方法,采用一种高炉布料调剂系统进行监控调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92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