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针织阻燃面料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58180.4 | 申请日: | 202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4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曹丽霞;丁致家;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B1/00 | 分类号: | D04B1/00;D04B1/12;D04B1/14;D04B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桐亚 |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针织 阻燃 面料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针织阻燃面料及其应用,涉及织物面料技术领域。荧光针织阻燃面料,所述面料包括表层、中间连接层和底层,所述表层和底层通过中间连接层连接;其中,所述表层主要由荧光染色涤纶长丝针织制得;所述中间连接层主要由涤纶长丝和腈纶混纺得到的中间连接纱线针织制得;所述底层主要由腈氯纶、纤维素纤维和芳纶混纺得到的底层阻燃纱线针织制得。上述荧光针织阻燃面料充分发挥了荧光染色涤纶长丝、中间连接纱线以及底层阻燃纱线各自的作用,所获得的面料具有高度的荧光橙警示作用和A1级的阻燃防护效果,同时低克重的针织面料更加轻薄舒适、柔软透气,实现了防护性与穿着舒适性的有效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荧光针织阻燃面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对个体防护装备的防护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在矿山、钢铁冶炼、金属热加工、石油石化、机械加工等接触明火或易燃物等行业,具有荧光阻燃功能的防护面料应用逐渐普遍化。荧光染料以其无与伦比的鲜艳性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具有一般染料的着色性,又具有发射出荧光的醒视性,应用于服装上具有高可视特性,对于一些在夜间或漆黑工作环境下的劳动者而言,能够有效提高个人能见度,避免事故发生。
目前市面上的高可视面料大多由化纤制品,如涤纶、腈纶、锦纶等织造而成,包括荧光黄、荧光橙、荧光红和荧光绿,其中达到发达国家荧光橙指标的纺织原料只有涤纶纤维,而涤纶纤维作为防护用品最大的缺陷是烧起来温度过高、易燃、有熔洞和熔滴产生,对人的皮肤会造成二次伤害。为了兼顾荧光橙和阻燃这两者的特性,市场上现有的荧光橙阻燃面料一般采用机织复合方式,表层是涤纶材料,用于达到荧光橙效应,里层是腈氯纶或者芳纶类材料,用于实现永久阻燃,但是此类产品较厚重、透气性差,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穿着厚重防护服作业,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不适,使作业灵敏度大幅度下降,甚至会产生一些其他安全隐患,无法达到我们对防护性与穿着实用性的全方位要求。
因此,研究开发出一种具有低克重、透气、柔软、轻薄舒适的荧光针织阻燃面料,以克服现有荧光防护服易燃、厚重、透气性差的问题,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针织阻燃面料,所述荧光针织阻燃面料充分发挥了荧光染色涤纶长丝、中间连接纱线以及底层阻燃纱线各自的作用,所获得的面料具有高度的荧光橙警示作用和A1级的阻燃防护效果,同时低克重的针织面料更加轻薄舒适、柔软透气,实现了防护性与穿着舒适性的有效结合。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针织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针织阻燃面料的应用,所述荧光针织阻燃面料可以广泛应用于荧光阻燃防护服的制备过程中,进而有效克服了现有荧光防护服易燃、厚重、透气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荧光针织阻燃面料,所述面料包括表层、中间连接层和底层,所述表层和底层通过中间连接层连接;
其中,所述表层主要由荧光染色涤纶长丝针织制得;所述中间连接层主要由涤纶长丝和腈纶混纺得到的中间连接纱线针织制得;所述底层主要由腈氯纶、纤维素纤维和芳纶混纺得到的底层阻燃纱线针织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涤纶长丝包括阻燃聚酯长丝,所述阻燃聚酯长丝中阻燃剂磷的含量为7000。
进一步的,所述荧光染色涤纶长丝由以下步骤制得:
在128~130℃下,以1:7~10的浴比将涤纶长丝加入染色剂中,染色10~40min,得到荧光染色涤纶长丝;
优选地,所述荧光染色涤纶长丝由以下步骤制得:
在130℃下,以1:10的浴比将涤纶长丝加入染色剂中,染色20min,得到荧光染色涤纶长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81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5G网络传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农用稀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