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流插座接线故障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6807.2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6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史久喜;徐军;张金凤;吴瑞梅;刘莉莉;郭广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9 | 分类号: | G01R31/69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秦春芳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插座 接线 故障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电力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交流插座接线故障检测装置,包括:故障检测主机;故障检测主机包括公共电源和至少三条检测线路;第一检测线路上串联有第一开关和第一电源,第一检测线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火线端,另一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零线端;第二检测线路上串联有第二开关,第二检测线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火线端,另一端用于通过公共电源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地线端;第三检测线路上串联有第三开关,第三检测线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零线端,另一端用于通过公共电源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地线端。本发明能够提高交流插座接线故障检测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流插座接线故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动车组为了更好的满足乘客对电脑和手机充电的便利性,在车厢的每个座椅上都安装了交流插座。在铁路车辆上,乘客接触最多的用电设备就是车载交流插座,所以车载交流插座接线的正确性、可靠性至关重要。
目前,对于车载交流插座接线的检查,通常需要多个检测人员配合在组装阶段对每个交流插座接线盒内部接线进行自检、互检和巡检检查,然后采用导通实验的方法再次确认交流插座接线正确性,操作过程繁琐且受操作环境、操作手法、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检测准确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插座接线故障检测装置,以提高交流插座接线故障检测的便利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插座接线故障检测装置,包括:
故障检测主机;故障检测主机包括公共电源和至少三条检测线路;至少三条检测线路包括第一检测线路、第二检测线路、第三检测线路;第一检测线路上串联有第一开关和第一电源,第一检测线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火线端,另一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零线端;第二检测线路上串联有第二开关,第二检测线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火线端,另一端用于通过公共电源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地线端;第三检测线路上串联有第三开关,第三检测线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零线端,另一端用于通过公共电源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地线端;对于某一个检测线路,当该检测线路的两端分别与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对应端连接时,该检测线路与待检测的交流插座构成故障检测电路,该故障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对应端之间是否短路。
可选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中至多有两个开关同时闭合。
可选的,故障检测主机上设置有主机火线接线端、主机零线接线端和主机地线接线端;主机火线接线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火线端,主机零线接线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零线端,主机地线接线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交流插座的地线端;相应的,第一检测回路的一端与主机火线接线端连接,另一端与主机零线接线端连接;第二检测回路的一端与主机火线接线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公共电源与主机地线接线端连接;第三检测回路的一端与主机零线接线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公共电源与主机地线接线端连接。
可选的,交流插座接线故障检测装置还包括:
故障检测辅机;故障检测辅机用于与故障检测主机配合检测并联的多个交流插座之间是否存在接线故障;至少三条检测线路还包括第四检测线路,故障检测辅机包括第七检测线路;第四检测线路上串联有第二电源和第四开关;第四检测线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第一交流插座的火线端,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一交流插座的零线端;第七检测线路上串联有发光二极管组和第五开关,发光二极管组包括两个发光二极管,两个发光二极管并联且导通方向相反;第七检测线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待检测的第二交流插座的火线端,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交流插座的零线端;第四检测线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交流插座的对应端连接、第七检测线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交流插座的对应端连接时,第七检测线路与第四检测线路、第一交流插座、第二交流插座构成故障检测电路,该故障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并联连接的第一交流插座与第二交流插座之间的接线相序是否正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6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