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水循环修复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56252.1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8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征;王兆阳;王国庆;张勇渭;谭斌;陈黎;陆彬;刘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一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72;B09C1/00;C02F101/3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7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水循环 修复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循环修复装置及系统,所述地下循环修复装置包括:中空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设置有进气口,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穿套在所述转轴上的外筒,所述外筒包括上段和下段,其中上段设置有出水口,下段设置有进水口,且内壁设置有将地下水从下段提升至上段的桨叶;两端封闭的内筒,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的上段内部,并且设置有出气孔;驱动所述外筒绕所述转轴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地下水循环修复装置应用于地下水修复系统,一方面能够产生纳米微泡,用于浮选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另一方面保证地下水的循环,不断带走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循环处理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地下水循环修复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许多化工、农药企业开始搬迁,搬迁后原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修复后才能用于商业用地、住宅或其他建设。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具有含量低、种类多、难治理、危害大等特点。其中许多有机污染物不仅致畸、致癌、致突变,还能通过挥发作用进入周围大气环境中,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地下水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与异位修复技术相比,原位修复技术对环境干扰较少,不需要将地下水抽出,成本较低。地下循环井技术是原位修复技术中的一种,现有循环井技术多采用地下曝气技术,但由于循环井形成的地下水压力差较小,地下水流出循环井后大部分以水平流动为主,无法实现回流到循环井中,循环处理效果较差,且可能导致污染扩散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提升水位和曝气功能的地下水循环修复装置,将其应用于地下水循环修复系统,产生的纳米气泡具有很好的浮选效果,可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地下水循环困难问题,循环处理效果佳。
本发明中的地下水循环修复装置,包括:
中空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设置有进气口,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
穿套在所述转轴上的外筒,所述外筒包括上段和下段,其中上段设置有出水口,下段设置有进水口,且内壁设置有将地下水从下段提升至上段的桨叶;
两端封闭的内筒,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的上段内部,并且设置有出气孔;
驱动所述外筒绕所述转轴转动的动力装置。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内筒为两层结构,内层为陶瓷膜,外层为不锈钢网。
可选的,所述外筒的顶端封闭,底端开口作为进水口,上段的侧壁开孔作为出水口。
可选的,所述外筒的中部设置有将其分为上、下两段并带有通孔的隔板,所述隔板和外筒顶端的盖板与转轴之间设置有轴承。
可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由转轴内气体驱动的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出气孔的孔径为50~15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循环修复系统,包括竖直插入至地下含水层的中空的井管、与所述井管顶部连通的抽气系统以及向所述井管中输送气体的注气系统,所述井管底部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顶部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注气系统包括伸入井管内的注气管和压缩机,所述注气管的底部安装有所述的地下水循环修复装置,所述注气管与所述转轴对接连通。
可选的,所述抽气系统包括抽气泵和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一端与所述井管连通,另一端安装有气体处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一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一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62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