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结晶化合物的可重复使用的热响应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55746.8 | 申请日: | 2021-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2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严锋;刘子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J175/04 | 分类号: | C09J175/04;C09J133/08;C09J159/02;C09J133/24;C09J167/04;C09J11/06;C09J105/00;C09J171/02;C09J129/04;C09J177/06;C09J167/02;C09J177/02;C09J123/08 |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仇波 |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结晶 化合物 重复使用 响应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结晶化合物的可重复使用的热响应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基于结晶化合物的可重复使用的热响应胶粘剂包括可聚合单体10重量份‑50重量份,结晶化合物50重量份‑100重量份,交联剂1重量份‑10重量份,光引发剂1重量份‑10重量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基于结晶化合物的可重复使用的热响应胶粘剂的制备方法,该基于结晶化合物的可重复使用的热响应胶粘剂可以用在电子产品,具有较强的粘附强度,而且该胶粘剂的粘附强度可以通过温度控制,使得胶粘剂可以按需进行剥离与粘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粘剂,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热响应型的胶粘剂,属于胶粘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胶粘剂应用范围广、使用简便、经济效益高,因此无论是在高精尖技术中还是在一般的现代化工业中,胶粘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胶粘剂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比如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有些零部件需要经常进行更换。使用一次性胶粘剂,往往无法快速有效脱粘,且在脱粘时容易对被粘部件破坏。在对部件进行更新后,又需要再次将其粘附,而常规胶粘剂往往难以二次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热响应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结晶化合物的可重复使用的热响应胶粘剂,其中,该基于结晶化合物的可重复使用的热响应胶粘剂包括可聚合单体10重量份-50重量份,结晶化合物50重量份-100重量份,交联剂1重量份-10重量份,光引发剂1重量份-10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结晶化合物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甲醛、聚己二酸己二胺、聚己内酯、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酯、聚己内酰胺、聚乳酸、聚四氢呋喃、聚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醋酸钠、硫代硫酸钠、七水硫酸铁、十二水硫酸铝钾、木糖醇、山梨糖醇、阿拉伯糖醇、蔗糖、1,4-丁二醇。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可聚合单体为丙烯酸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交联剂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光引发剂为光引发剂184、光引发剂1173、光引发剂907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基于结晶化合物的可重复使用的热响应胶粘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可聚合单体、结晶化合物、交联剂和光引发剂,加热至60℃-100℃熔融,得到混合物;
将混合物充分搅拌后形成均一液相,并在真空环境下进行消泡处理,得到消泡液体;
将消泡液体在紫外光下聚合,得到基于结晶化合物的可重复使用的热响应胶粘剂。
本发明的基于结晶化合物的可重复使用的热响应胶粘剂,由可聚合单体与结晶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聚合形成,所得的胶粘剂具有温度响应性:通过升高温度使结晶化合物熔融,达到可以粘附的状态:降低温度后聚合物结晶,显著增加其粘附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制备混合物时,可聚合单体、结晶化合物、交联剂和光引发剂的混合固含比为10:10:1:1-10:100:10:10。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混合物在80℃-100℃下搅拌,在80℃-100℃的真空环境中进行消泡处理,消泡处理的时间为30min-60min。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消泡液体在波长为365nm-405nm的紫外光下、60℃-100℃(优选80℃)下进行光聚合,聚合时间为12h-48h(优选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5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