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排渣炉出渣口在线智能化清焦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4449.1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9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王大伟;王琳;祝鑫阳;杨桢;王义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武锅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8 | 分类号: | F23J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周俊 |
地址: | 4302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排渣炉出渣口 在线 智能化 清焦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态排渣炉出渣口在线智能化清焦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清焦系统包括输送通道、清焦装置和视觉采集装置,输送通道用于隔热输送熔融态熔渣,其一端与液态排渣炉出渣口连通,另一端接通至熔渣冷却池;清焦装置用于清除输送通道内部的结焦熔渣;视觉采集装置用于监测输送通道内部的熔渣结焦状态,并能够控制清焦装置启动清焦作业。该系统整体采用密封型设计,杜绝现有开放式熔渣排渣系统带来的操作环境恶劣,现场粉尘飞扬的问题,装置具有投资小、智能化、运行可靠的特点,能实现熔渣的在线清除,并智能化预测熔融物流场变化,通过预判干预方法实时保持流道通畅性,无需人工捅渣操作,避免了高温环境下熔渣飞溅造成的人员烫伤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出渣口自动清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态排渣炉出渣口在线智能化清焦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污水厂污泥和危险废物在专用设备中高温燃烧,使可燃废物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无机物。焚烧后的重量减量率一般大于70%,体积减量率大于80%,可大大减少废物量,同时彻底杀灭各种病原体。通过热能回收装置还可回收热能,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液态排渣炉具有火焰在燃烧室内扰动强烈,传热传质好,热强度和燃烧效率高,物料在燃烧区滞留时间长、燃烧稳定、有机废物裂解充分、设备布置紧凑等一系列优点,使得液态排渣炉在含有机废液焚烧、造纸黑液处理等领域有长足的应用及发展空间。
特别对于废液的焚烧,在高温下废液中有机碱盐完全转化,使得固体无机碱纯度较高,可以很方便实现碱回收,辅助回收的碱盐为化工工艺生产带来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通常情况下液态排渣焚烧炉膛底部采用单侧设置有敞口的液态排渣装置(如图1所示),该炉型排渣装置很难可靠运行,一方面熔渣的粘性是在温度高于熔渣熔点时,随着温度越高熔渣的粘性越小,所以运行时必须加大辅助燃料消耗量以提高炉膛底部的温度才能满足液态排渣的要求;另一方面敞口的液态排渣装置对大气辐射换热量很大,其传热过程非常迅速,致使熔渣极易因降温而粘附在液态排渣装置的壁面上开始形成局部堵塞,逐渐整个液态排渣装置将无法正常运行。
上述情况下传统液态排渣炉出渣口堵塞后,均需人工操作,而熔渣排渣系统处于高温状态,设备工作环境恶劣,捅渣过程中操作人员即便穿有防护服,烫伤事故也时有发生,因而急需一种能自动化清理出渣口的机构,确保液态排渣炉稳定运行。
中国专利CN206494908U“一种用于固定床液态排渣气化炉的侧面排渣装置”,仅是将液态排渣炉排渣装置进行简单侧面引流,再转向炉底向下进行密封收集,不能解决熔渣内部堵塞的问题。
另一发明申请专利CN201911335768.3“锅炉溜槽清除结焦装置”是采用在原有出渣口外部简单安装支撑外壳,再利用伸缩组件带动清焦组件升降,与此同时,伸缩组件还可以沿滑台移动,从而带动清焦组件沿过滤溜槽移动清除结焦。该方式不能实现出渣口全密封,依然存在火花四溅风险,并且清焦机构自动化操作的可靠性、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态排渣炉出渣口在线智能化清焦系统及其运行方法,该系统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机构实现对锅炉出渣口在线清焦,改变现有传统出渣口采用人工捅渣方式,采用自动化手段清除熔渣结渣块,无需人工捅渣操作,避免了高温环境下熔渣飞溅造成的人员烫伤事故,整体提升液态排渣炉高效、安全、节能、环保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态排渣炉出渣口在线智能化清焦系统,包括:
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用于隔热输送熔融态熔渣,其一端与液态排渣炉出渣口连通,另一端接通至熔渣冷却池;
清焦装置,所述清焦装置用于清除所述输送通道内部的结焦熔渣;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武锅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武锅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4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 下一篇:转向节衬套压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