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闸门间隙自适应纠偏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4375.1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2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杨艳娟;王汉兵;桂昆伟;周金波;张银苗;杜文杰;徐传仁;徐文炎;朱昌彪;彭翔鹏;王超;冯阳;熊绍钧;王启行;齐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42 | 分类号: | E02B7/4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闸门 间隙 自适应 纠偏 处理 系统 方法 | ||
闸门间隙自适应纠偏处理系统,包括闸门间隙自适应传感器(1),启闭机PLC系统(6)和油缸(5);所述闸门间隙自适应传感器(1)实时检测闸门间隙,并将检测数据传递给启闭机PLC系统(6),所述的启闭机PLC系统(6)通过控制位于闸门两侧的油缸(5)的动作自适应调整闸门间隙。本发明通过近距离实时测量闸门与闸墙侧轨板之间的间隙,得到的间隙数据与通过开度传感器间接得到的间隙值相比较,没有传递转换误差,数据更精确;不受开度传感器精度、灵敏度、转换误差以及闸墙土建、弧形闸门主体变形的影响。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这种闸门间隙自适应纠偏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闸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闸门间隙自适应纠偏处理系统,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这种处理系统的纠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项目中,一般大型弧形闸门的启闭是通过液压启闭机PLC 系统控制双侧油缸的运行来实现。闸门启闭时,除需关注闸门开度,同时还需保障闸门在运行过程中有无卡阻。
一般情况下,闸门卡阻主要是因为双侧油缸的不同步,导致闸门运动轨迹偏移,当偏移达到一定程度,就造成了偏移的闸门门体与闸墙发生摩擦、甚至卡阻,若发生卡阻闸门将被迫停止运行。另外,部分大坝两侧闸墙土建工程会有误差,误差较大时闸墙侧轨板变形,且不与底面垂直。同时,一些老旧的大型弧形闸门在长达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水流、泥沙的冲袭,门体也会产生扭曲变形。在这些情况下,即使闸门双侧油缸同步,也容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卡阻。若闸门长期在卡阻的状态下运行,轻则损坏闸门水封造成闸门漏水,重则卡住闸门使其不能正常工作,损坏油缸或闸门,甚至造成闸墙的破坏。
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用来检测闸门间隙的装置。不论是陶瓷活塞杆位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或是钢丝绳旋转编码器,都是先将原始测量的位移数据直接接入液压启闭机PLC系统,通过数据换算、放大倍数间接得到闸门两侧开度,再通过比较两侧开度判断闸门两侧间隙,最后液压启闭机PLC系统根据判断后得到的闸门两侧间隙控制双侧油缸运行实现闸门同步启闭。故传感器精度直接决定着闸门开度的准确性,也决定着闸门两侧间隙的准确性及左右油缸同步的准确性。上述这些传感器,由于不能直接测量闸门两侧的间隙值,或受限于本身精度及闸墙工况的影响,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闸门两侧的间隙值及卡阻状态,导致闸门在启闭时还是会出现卡阻问题。
因此,研发一种闸门间隙自适应纠偏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成为了一项迫切和重要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闸门间隙自适应纠偏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采用上述闸门间隙自适应纠偏处理系统的纠偏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闸门间隙自适应纠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间隙自适应传感器,启闭机PLC系统和油缸;所述闸门间隙自适应传感器实时检测闸门间隙,并将检测数据传递给启闭机PLC系统,所述的启闭机PLC系统通过控制位于闸门两侧的油缸的动作自适应调整闸门间隙;
所述闸门间隙自适应传感器包括闸门间隙检测装置、处理器,所述闸门间隙检测装置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闸门间隙检测装置的一端安装于闸门门叶侧端,另一端顶抵在闸墙侧轨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开度传感器,所述的开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闸门开度并与启闭机PLC系统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开度传感器,所述的开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闸门开度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闸门间隙检测装置包括弹性推杆、位移检测单元、密封保护套,当所述闸门间隙检测装置随着闸门门叶上下运动时,所述弹性推杆的前端顶抵在闸墙侧轨板同步移动,所述弹性推杆在轴向的移动通过所述位移检测单元反映出闸门门叶与闸墙侧轨板之间的实时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闸门间隙检测装置间隔对称安装在闸门门叶两侧,安装数量为N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43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