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51328.1 | 申请日: | 2021-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2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常娜;许以农;王海涛;高曌寰;邵伟;贾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71/56 | 分类号: | B01D71/56;B01D67/00;B01D61/00;C02F1/44;C02F103/30;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柯胡成 |
| 地址: | 3003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处理 印染 废水 滤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包含间苯二胺、樟脑磺酸和三乙胺的水溶液倾倒至聚砜超滤膜表面,停留10‑30s,然后去除表面多余水溶液;S2.将含有均苯三甲酰氯、界面辅助聚合剂的有机溶液倾倒至步骤S1所得膜的表面,反应5‑20s,之后去除表面多余溶液;S3.将步骤S2的所得膜依次经过静置,热处理,水洗后,得到纳滤膜。本申请制得的纳滤膜在0.5MPa的过滤压力下对NaCl的截留率达到94%以上,MgSO4的截留率达到99%以上,纯水通量大于25L/m2•h,兼具高水通量和高盐截留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印染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但其每年排放含盐废水约18~20亿吨,占全国总废水排放的11%左右,是我国重点污染行业之一。因此,在纺织印染领域为了降低废水的排放量,目前多采用反渗透膜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回用。但是由于反渗透膜脱盐率过高,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运行压力高,一般不低于1.5MPa,水回用率低,一般不超过50%,并且还存在反渗透膜易污染堵塞等问题,使得回收水量随着时间下降显著,化学清洗频繁。除此之外,发明人在对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研究中发现:反渗透膜对NaCl的截留率可达到99%以上,回用水的电导率在200μS/cm以下,但是印染回用水标准中要求回用水的电导率小于2500μS/cm即可,即对NaCl的截留率达到92%便可满足要求,这就使得在处理印染废水中采用反渗透过滤膜较为浪费,处理成本较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研究了采用纳滤膜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
纳滤膜的分离孔径处于纳米级范围,具有筛分效应、荷电效应等多重分离作用,可有效除去印染废水中的染料等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纳滤膜与反渗透膜相比,具有工作压力低、节能、回收水量大等优点。但是,目前纳滤膜仍存在以下不足:(1)对一价盐(如NaCl)截留率不高:常规纳滤膜对一价盐NaCl的截留率一般在50%以下;(2)水通量偏低:尤其是对于某些特种纳滤膜,即对NaCl截留率可以达到90%的纳滤膜,根据文献、专利报道或目前已实现商品化的纳滤膜,水通量通常不超过20L/(m2·h),无法满足工业回用水需求;(3)过滤压力高:现有文献报道和已经商品化的纳滤膜过滤压力普遍在1.0MPa以上,有的甚至高于低压反渗透的过滤压力,工业化应用时能耗较高;(4)膜污染严重:过滤压力越高,膜表面污染层的压实效应越显著,膜表面的结垢现象及有机和微生物污染越严重,回收水量随着时间下降越明显,化学清洗越频繁。
因此,在运行压力一定的前提条件下,纳滤膜制备过程中水通量与脱盐率之间就会存在“取舍效应”(trade-off effect),即对纳滤膜性能进行调控时往往会面临提高膜的水通量总会损失脱盐率的问题。那么如何协调膜水通量与脱盐率之间此起彼伏的矛盾,做到大幅提高纳滤膜水通量的同时保证其截留效能便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地,对于纳滤膜而言,在产水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能在保证截留效能的同时大幅提高纳滤膜水通量,即可有效降低操作压力和单位能耗,与此同时,较低的操作压力亦可减轻对污染层的压实效应,减缓长期运行中面临的膜污染问题。为此,如何获得在保证目标截留率的同时,有效降低操作压力,提高水通量成为了面向印染行业废水处理专用纳滤膜制备的难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纳滤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包含间苯二胺、樟脑磺酸和三乙胺的水溶液倾倒至聚砜超滤膜表面,停留10-30s,然后去除表面多余水溶液;其中,间苯二胺的重量百分比为0.7-2wt%,樟脑磺酸的重量百分比为2-2.5wt%,三乙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1.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13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