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改善铆钉电触头接触电阻的表面清洗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0593.8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明;魏庆红;周元双;叶俊凯;李元望;马彩云;王达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10 | 分类号: | C23G1/10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改善 铆钉 电触头 接触 电阻 表面 洗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铆钉电触头接触电阻的表面清洗剂及其应用,包括以下组分,以体积百分比计:硫酸0.5%~1.5%、双氧水0.5%~1.5%、氨基磺酸10%~20%、纯水77%~8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铆钉电触头浸泡入由硫酸与双氧水、氨基磺酸、纯水混合而成的清洗剂,利用硫酸、双氧水将电触头表面的铜粉溶解,起到去除铜粉作用,然后利用硫酸、双氧水、氨基磺酸相互作用将黑点剥离,从而提高电触头表面清洗性,改善接触电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铆钉电触头的表面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去除铆钉电触头表面铜粉、黑点的清洗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产品性能的逐渐提升,用户对铆钉电触头接触电阻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本发明人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后,发现铆钉电触头表面存在铜粉(主要成分为Cu,为铆钉电触头研磨去毛刺过程产生)、黑点(主要成分为C、O、Cu,为铆钉电触头生产过程粘附的粉尘、金属粉产生)是影响接触电阻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去除电触头表面铜粉、黑点的清洗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改善铆钉电触头接触电阻的表面清洗剂及其应用,该表面清洗剂能够有效去除铆钉电触头表面铜粉和黑点,从而改善接触电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表面清洗剂,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组分,以体积百分比计: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表面清洗剂改善铆钉电触头的接触电阻的应用,将待处理的铆钉电触头浸泡入所述的表面清洗剂,进行超声波清洗至少10分钟,然后取出铆钉电触头,然后纯水漂洗、热风吹干。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超声波清洗的参数为:采用40Hz的超声波清洗20min。
本发明的创新机理和有益效果是:
铆钉电触头浸泡入由硫酸与双氧水、氨基磺酸、纯水混合而成的清洗剂,利用硫酸、双氧水将电触头表面的铜粉溶解,起到去除铜粉作用,然后利用硫酸、双氧水、氨基磺酸相互作用将黑点剥离,从而提高电触头表面清洗性,改善接触电阻。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电触头清洗前后铜粉和黑点去除的效果比较图,图1中,a为清洗前表面有铜粉的电触头图,b为清洗后铜粉消失的图;c为清洗前表面有黑点的图,d为清洗后黑点去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采用最佳的配比为(V/V):
制备时将四种试剂在容器中混合,经搅拌均匀即可。使用时,将1kg的铆钉电触头完全浸泡入由硫酸与双氧水、氨基磺酸、纯水的混合剂,采用40Hz的超声波清洗20min后取出铆钉电触头,然后纯水漂洗、热风吹干,检查电触头表面铜粉、黑点可100%去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采用最低的配比为(V/V):
制备时将四种试剂在容器中混合,经搅拌均匀即可。使用时,将1kg的铆钉电触头完全浸泡入由硫酸与双氧水、氨基磺酸、纯水的混合剂,采用40Hz的超声波清洗20min后取出铆钉电触头,然后纯水漂洗、热风吹干,检查电触头表面铜粉、黑点可100%去除。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采用最高的配比为(V/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05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