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7489.3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9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扬扬;朱辰;刘益龙;朱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捷(南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03 | 分类号: | A62C31/03;A62C31/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朱江 |
地址: | 226503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生 不同 水雾 灭火 喷嘴 | ||
1.一种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浓雾喷射插入件(18),所述壳体(1)一端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出口孔(9)和第二出口孔(10),所述浓雾喷射插入件(18)插接在壳体(1)的内壁,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插入件(15),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1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分配室(21),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15)的外壁设置有第四密封圈(17),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1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浓雾活塞(5),所述浓雾活塞(5)外壁的中部和顶部设置有第五密封圈(19)、第六密封圈(20)和第二密封圈(12),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15)的一端与壳体(1)的内部之间形成薄雾漩涡室(3),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15)的一端侧壁与壳体(1)的内部之间形成浓雾涡流室(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孔(9)的直径为0.25mm-0.3mm,所述第二出口孔(10)的直径为0.8mm-0.8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压缩弹簧(31),所述压缩弹簧(31)的一端与浓雾活塞(5)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31)用于对浓雾活塞(5)的自动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总长度为55mm-60mm,所述壳体(1)的直径为25mm-27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螺母(11),所述螺母(11)的内部设置有延伸管(11A),所述壳体(1)位于螺母(11)的一端外壁开设有外螺纹(4A),所述螺母(11)通过外螺纹(4A)与壳体(1)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位于螺母(11)的一端内壁开设有内螺纹(4B),所述延伸管(11A)的一端通过内螺纹(4B)与壳体(1)螺纹连接,所述延伸管(11A)的一端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1B),所述壳体(1)的一端还螺纹连接有顶板(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七密封圈(23),所述第七密封圈(23)设置在顶板(22)与螺母(11)之间,用于对顶板(22)与螺母(11)的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设置有防尘盖(32),所述防尘盖(32)与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4),所述第三密封圈(14)用于对防尘盖(32)与壳体(1)之间进行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内壁设置有过滤网(24),所述过滤网(24)的上方设置的弹性挡圈(25),用于对过滤网(24)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二支撑插入件(28),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28)内设有第一薄雾喷射插入件(34),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28)外壁与第四密封圈(17)的内圈贴合,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28)内开设有第二分配室(27),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28)内插接有薄雾活塞(5A),所述薄雾活塞(5A)的外壁与第五密封圈(19)和第二密封圈(12)的内圈贴合,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28)的一端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浓雾涡流室(16),所述浓雾涡流室(16)与第二出口孔(10)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三支撑插入件(26),所述第三支撑插入件(26)设置有第二薄雾喷射插入件(33),所述第三支撑插入件(26)外壁与第四密封圈(17)的内圈贴合,所述第三支撑插入件(26)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分配室(35),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28)的内部与薄雾活塞(5A)插接,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28)的外壁与第五密封圈(19)和第二密封圈(12)的内圈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捷(南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联捷(南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74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式线-角振动激励装置
- 下一篇:一种塑胶与金属复合壳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