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控制窑压波动的蓄热室内灰渣的清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45504.0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2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汤建;唐文鹏;左建荣;郑忠;张定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237 | 分类号: | C03B5/237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雪莲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控制 波动 蓄热 室内 清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浮法玻璃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控制窑压波动的蓄热室内灰渣的清理方法。在蓄热室清理的过程中,通过优化控制步骤,将疏通开关门洞时窑压波动与燃烧换向时窑压波动重叠,即进行燃烧换向过程的同时,打开对立侧设置的所述蓄热室的门洞,间隔3‑5s后关闭本侧蓄热室的门洞;所述燃烧换向过程与开关门洞的操作同步配合进行;在此期间内,不需要重新对窑压进行参数的调整控制,通过换向操作、开关门洞操作之间的互补调整窑压,最大限度的减小蓄热室疏通时打开、关闭蓄热室门洞时对窑压和工艺稳定性的影响;给疏通蓄热室的工作留出更多的时间,提高了蓄热室现场清理的效率,极大的降低了中控室员工的操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法玻璃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控制窑压波动的蓄热室内灰渣的清理方法。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生产是将配合料在窑炉内通过天然气加热熔制成玻璃液,再将熔制好的玻璃液送入到后面的工序进行成型、退火、切裁、包装,从而得到玻璃原片的过程。
众所周知,燃烧需要空气,助燃空气通过助燃风机鼓风,通过蓄热室加热,再通过小炉进入窑炉内与天然气混合,使天然气燃烧从而加热配合料熔化成所需的玻璃液。由于原料中含有超细粉,在配合料进入熔窑后,天然气燃烧的废气会带着一部分细粉进入到蓄热室,并附着在格子砖的表面,同时废气中也会夹带部分硫酸盐化合物进入蓄热室后凝结附着在格子砖表面,时间一长,必定会造成格子体的堵塞,从而影响蓄热室的蓄热和排废功能,进而影响工艺的稳定性以及玻璃液的熔化质量。因此,在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会定期打开蓄热室底部的门洞,从蓄热室底部对其进行清灰以及格子体疏通工作,以保证其蓄热及排废功能的正常稳定。
正常生产过程中,窑炉每20min进行一次燃烧换向,蓄热室清理工作需要在上风侧的蓄热室进行,现有的进行蓄热室清灰、疏通的过程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步骤繁琐,操作麻烦,每次燃烧换向,都需要打开蓄热室门洞一次并进行调整参数、关闭门洞一次并调整参数以及燃烧换向一次,这些操作都会造成窑压较大的波动,总共会造成窑压波动3次,严重影响了工艺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开关门洞会浪费部分时间,造成每一趟火实际疏通工作时间只有10min左右,降低了疏通的效率;每次开关门需要在中控室进行参数调节,这也增加了员工的操作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疏通过程操作步骤繁琐,开关门洞需配合调整参数,造成窑压波动较大,工艺稳定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疏通蓄热室过程中控制窑压波动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控制窑压波动的蓄热室内灰渣的清理方法,所述蓄热室是设置于浮法玻璃窑炉的相对两侧的蓄热室,每侧的所述蓄热室与所述窑炉之间分别通过多个小炉连通,所述蓄热室上还设置有门洞,所述门洞至少与一个所述小炉的位置对应;
所述蓄热室内灰渣的清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门洞上固定设置的封门砖替换为临时挡板;
步骤2、打开上火一侧的所述蓄热室的门洞,并根据窑炉内压力情况动态进行控压参数的调整;
步骤3、操作人员进入上火侧的蓄热室进行清理工作;在燃烧换向前1-2分钟,操作人员撤出所述蓄热室后进入燃烧换向的预备工序;
步骤4、燃烧换向操作前1-3s,打开与上火侧对立侧设置的所述蓄热室的门洞,随后间隔3-5s,关闭上火侧的所述蓄热室的门洞;所述燃烧换向过程与开关门洞的过程同步进行;所述燃烧换向过程共耗时1-3min,换向完成;
步骤5、重复步骤3-4,直到完成该组所述蓄热室的全部清理工作,操作人员撤出所述蓄热室;
步骤6、将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门洞上的临时挡板替换为封门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5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