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内窥镜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3930.0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8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杨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硕通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015;A61B1/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张清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内窥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内窥镜,包括镜身和镜鞘,镜身包括操作柄部和镜管,镜管穿入镜鞘内部通道并从镜鞘的端部穿出,镜鞘包括内镜鞘和外镜鞘,内镜鞘穿入外镜鞘内且内镜鞘外壁贴合外镜鞘端部出口的口部边缘,镜管外壁贴合内镜鞘端部出口的口部边缘,所述外镜鞘端部出口的口径大于镜管外径,使外镜鞘和镜管之间形成抽吸通道;本发明的单一镜身配备多种规格的镜鞘,且镜鞘之间可相互套装贴合穿接,填补镜身的镜管外壁与最外镜鞘的口部边缘之间的间隙,避免出现镜鞘的口部边缘直接触碰刮伤人体的现象,直接单镜即可实现内窥镜相对于人体管道的安全进入;通过单一镜身组合不同规格的镜鞘改变内窥镜的插入外径,达到针对不同病例,使用不同尺寸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用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出现在医学领域方面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微创治疗,一种全新的治疗概念。医用内窥镜则主要是应用在外科手术和常规医疗检查中,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医用内窥镜的功能性微创手术技术已经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接受,医用内窥镜利用人体天然孔洞或在必要的时候开几个小孔,医生只要熟练地将内窥镜镜头深入身体内,通过其他手术器械和摄像显示系统就能在体外进行体内的密闭手术操作。
一般内窥镜包括镜身和镜鞘,镜身的镜管插入镜鞘内通过内窥镜的视像功能一同进入人体,为了避免鞘管口部边缘直接触碰人体很容易出现刮伤的现象,因此镜身具有两种规格分别为粗镜管和细镜管,粗镜管的镜身为进入镜,其管径与镜鞘的鞘管出口口径近乎相等,镜管外壁贴合鞘管出口的口部边缘,因此进入镜插入镜鞘内,其镜管与鞘管出口之间的间隙极小,当内窥镜在人体管道内行进过程中,位于鞘管前端的镜管将人体管道支撑打开,在人体管道的张力作用下,鞘管口部边缘不易直接触碰刮伤人体,从而内窥镜的进入更加安全。
当进入镜与镜鞘进入人体至人体病患处,可将进入镜从镜鞘中抽出,镜鞘内形成了人体内部通往外部的通道,此时镜鞘的外端可连接负压装置并可插入细镜管的镜身,细镜管的镜身为工作镜,工作镜的镜管的管径大大小于镜鞘内的通道直径,因此,通道内的其余空间形成抽吸通道,并可在工作镜的辅助下将异物(如被击碎的肾结石或切下来的微小组织)吸出,完成对人体内的手术工作。
但由于人体的体内管道大小不一,而同一规格的医用内窥镜插入部皆为外径固定,大小无法改变,无法覆盖所有群体,例如小儿尿道比成人小,无法通用,作用部位不同也无法覆盖,如精囊入口比输尿管小。若成人使用插入部直径小的,会出现镜管强度不足,进入人体时出现镜管按输尿管等形状弯曲,镜管紧贴人体组织,镜头端会被人体组织包裹,导致视野无法有效按照使用者意愿呈现。
以上这种情况会使医疗机构必须采购不同规格类型内窥镜,而内窥镜中,镜身制造成本尤为高昂,导致内窥镜的价格贵,因此内窥镜置备成本很高。另外,不同规格类型内窥镜,使用方法有差异,也会导致手术过程中风险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用性强的医用内窥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用内窥镜,包括镜身和镜鞘,镜身上设有传像组件和照明组件,所述镜身包括操作柄部和镜管,镜管穿入镜鞘内部通道并从镜鞘的端部穿出,所述镜鞘包括内镜鞘和外镜鞘,所述内镜鞘穿入外镜鞘内且内镜鞘外壁贴合外镜鞘端部出口的口部边缘,所述镜管外壁贴合内镜鞘端部出口的口部边缘,所述外镜鞘端部出口的口径大于镜管外径,使外镜鞘和镜管之间形成抽吸通道。
所述内、外镜鞘的端部入口上设有安装部件,实现内、外镜鞘的组合或内镜鞘与镜管的固定。
所述内镜鞘包括内鞘管和内镜鞘手柄,内镜鞘手柄具有内孔为内镜鞘端部入口,所述内鞘管的一端与内孔连通并与内镜鞘手柄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所述内镜鞘端部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硕通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硕通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3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