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浓密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43071.5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7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赖伟;郑伯坤;尹贤刚;刘婉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8;C02F11/121;C02F11/14;B01D21/01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柳莺 |
地址: | 410012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浓密机,包括池体、吊装在池体顶部中心位置处的进料箱、竖直布置在池体轴心处的减压导水件,在池体顶部外沿处设有池体溢流堰,在进料箱顶部外沿处设有进料箱溢流堰,所述减压导水件上端贯穿进料箱布置,减压导水件顶部和池体溢流堰顶部均高于进料箱溢流堰布置,在减压导水件内设有振动组件,池体由减压导水件分隔成底部相连通的沉储区和振动区,振动区内的渗出水通过减压导水件溢流至进料箱内。本发明仅在减压导水件内布置有振动组件,能够提高尾砂浆体脱水速率,尾砂絮团能够长期稳定存储;振动脱水和压气活化造浆气泡均可通过减压导水件直接排至进料箱,不影响浓密机溢流水质;有活化造浆功能,浓密机沉砂板结事故处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浓密机。
背景技术
金属矿山常用的充填骨料为尾砂(或称尾矿,包括分级尾砂和全尾砂)。主要充填工艺流程为来自选厂质量浓度较低(一般10~20%,经过高效浓密机时40~45%)的尾砂泵送至充填制备站的深锥浓密机,絮凝浓缩至较高浓度(55~80%左右)后排入搅拌系统,与胶凝材料混合搅拌(非胶结充填时可不加入胶凝材料),形成合乎要求的充填料浆,通过钻孔和井下充填管道,自流或泵送至待充地点。
根据深锥浓密机结构和作业方式,其缺点是:
1、为了防止尾砂板结,实现尾砂浆体顺利放料等,一般均有耙架结构,造价占到整个浓密机50~80%以上。
2、深锥浓密机结构复杂,不能实现通用设计,大量部件为定制产品,配件需定向采购,自主维护难度高,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高。
3、尾砂添加絮凝剂后形成尾砂絮团,能够加速沉降,但是同时将水也包裹在了尾砂絮团内,深锥浓密机依靠随耙架转动的导水杆剪切破坏絮团,排出尾砂絮团内的水,提升底流排放质量浓度。排水杆系在泥层内持续运动,尾砂絮团被逐步破坏,粗细颗粒分离,当浓密机不能连续排料时,粗粒级尾砂快速沉降,汇聚于浓密机池底,浓密机恢复排料后,全部为粗粒级的物料,易引起堵管;长时间不排料时,易引起压耙事故。
4、由于添加絮凝剂,絮凝的尾砂团体保水性增强,相比尾砂自然沉降,尾砂絮凝沉降质量浓度降低2~8%,难以实现高浓度,因此深锥浓密机难以制备高浓度尾砂料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于充填系统工作制度不连续矿山的尾矿浆体浓密和存储,底部尾砂料浆排料浓度高的浓密机。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浓密机,包括池体、吊装在池体顶部中心位置处的进料箱、竖直布置在池体轴心处的减压导水件,在池体顶部外沿处设有池体溢流堰,在进料箱顶部外沿处设有进料箱溢流堰,所述减压导水件包括排水管和连接于排水管底部的减压罩,所述排水管上端贯穿进料箱布置,排水管顶部和池体溢流堰顶部均高于进料箱溢流堰布置,在排水管和/或减压罩内设有振动组件,池体由减压导水件分隔成底部相连通的沉储区和振动区,振动区内的渗出水通过减压导水件溢流至进料箱内。
所述振动组件包括竖直插装在减压罩下方的池体上的振动脱水助流杆,振动脱水助流杆上端伸入减压罩内布置。
所述振动组件包括竖直插装于排水管内且底部伸出减压罩布置的振动导水杆。
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插装在减压罩下方的池体上的振动脱水助流杆和竖直插装于排水管内且底部伸出减压罩布置的振动导水杆。
所述池体包括上圆柱段、下圆柱段、以及连接上圆柱段和下圆柱段的倒圆台段,下圆柱段底部封口,所述减压罩布置于下圆柱段正上方,所述振动脱水助流杆呈环形阵列的布置于倒圆台段的池体上,所述振动脱水助流杆在倒圆台段上向池体中心上方倾斜布置。
所述池体采用平底式结构,所述振动脱水助流杆呈环形阵列的竖直布置于减压罩正下方的池体上。
在沉储区底部的池体壁上设有若干面向池体轴心布置的积料助推喷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30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