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栗林下间作栗蘑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2781.6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5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震;胡伟;钟武洪;吉悦娜;全新;王国晖;游志培;杨冬香;李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曾志鹏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栗 林下 间作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栗蘑种植方法,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板栗林下间作栗蘑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板栗林地;S2、将板栗树叶下地表铺以0.2‑0.5m的腐殖质含量低,弱酸性的壤土;S3、在壤土挖若干东西走向畦,若干畦长小于板栗树树枝正投影的对应长度,宽0.05‑0.1m,深0.25‑0.3m,畦间距0.8‑1m;S4、在每棵板栗树的畦外侧筑土埂;S5、选择栗蘑菌包在板栗树下进行栽培;S6、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每隔7‑15d向畦内浇一次水,本发明仿野生出菇环境,栗蘑品质优,提高气候及土地资源生态空间利用率、光能利用率、生物量和经济产量,实现林产品加林下作物的双重收入,经济效益显著,另外,还可实现土地的良性循环,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板栗树的生长以及板栗果实的丰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栗蘑种植方法,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板栗林下间作栗蘑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板栗林地单一产业效益不显著,栗农种植积极性不高,采收后剩余物利用途径单一,浪费严重,而栗蘑因自然生于栗树根部,是宴席上的山珍,也是珍贵的食药两用菌,但是目前对栗蘑的培养一般采用设施栽培和庭院栽培,前者优势是可以早出菇,完全出菇,且管理方便,但前提是需要设施条件,成本高且栗蘑的产出质量一般,后者优势为日常管理看护较方便,但受空间限制,不可大规模生产,且需处理好通风及灭菌等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是土壤良性循环,实现林产品加林下作物双重收入的板栗林下间作栗蘑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的内容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板栗林地,板栗林地通风良好,地势偏高向阳且不积水;
S2、在栗蘑培养前1-2个月,将板栗树叶下地表铺以0.2-0.5m的腐殖质含量低,弱酸性的壤土;
S3、在壤土挖若干东西走向畦,若干畦长小于板栗树树枝正投影的对应长度,宽0.05-0.1m,深0.25-0.3m,畦间距0.8-1m;
S4、在每棵板栗树的畦外侧筑宽0.15-0.2m,高0.1-0.2m土埂;
S5、选择栗蘑菌包在板栗树下进行栽培;
S6、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每隔7-15d向畦内浇一次水。
更进一步地,步骤S5包括如下步骤:
S51、将菌包脱除薄膜,直立排放至畦内,菌块之间间隔0.05-0.1m;
S52、覆土,覆土时先把四周填完,再向畦面覆土,覆土时将菌块间隙填满,厚度约0.01-0.03m;
S53、向畦内喷水,使土湿透,待水渗透后,菌块缝隙出现,覆第二层土,把缝隙填满,最后在菌块上覆土0.01-0.03m,保证菌包不外露;
S54、罩膜,覆草帘压牢。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S53和S54之间还可以搭盖小拱棚。
更进一步地,所述栗蘑菌包在板栗林地栽培前1-2个月,通过日光温室提前栽培。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挖若干畦之后,将畦壁用塑料薄膜衬上。
更进一步地,在菌包栽培前,可通过棉籽壳、玉米芯、豆秸、麦秸或杂木屑肥化土壤。
更进一步地,板栗树修剪后枝叶直接铺放在树下。
更进一步地,板栗林地选择2-3年生,板栗树间距为3m×4m,林下设置有供水系统。
更进一步地,步骤S5在三月下旬进行,且地表0.05m深处温度在8-15℃时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未经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27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