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裂缝性地层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2650.8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8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凡;孙金声;郝惠军;程荣超;冯杰;吕开河;李颖颖;张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02;E21B43/26;E21B41/00;G09B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臧微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缝 地层 堵漏 模拟 评价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裂缝性地层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拟井筒,其顶部能拆卸地连接有能伸入所述模拟井筒内的模拟钻杆,在所述模拟钻杆上设有进口部,所述进口部通过所述模拟钻杆的内通道与所述模拟井筒的内部连通,在所述模拟井筒的底部设有出口部;所述模拟井筒的筒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可视化窗,并在部分所述第一可视化窗处设有第一摄像头;
裂缝模型,其内部具有模拟裂缝,所述模拟裂缝的第一端能与所述出口部连通,所述模拟裂缝的第二端能与设在所述裂缝模型上的出液口连通;在所述裂缝模型上设有正对所述模拟裂缝的多个第二可视化窗,并在部分所述第二可视化窗处设有第二摄像头;
泵送组件,能将地层模拟液通过所述进口部泵送至模拟井筒和模拟裂缝内;
以及搅拌容器,用于对堵漏浆料进行搅拌混合,并能在所述模拟井筒和所述模拟裂缝内充满所述地层模拟液后,将搅拌混合后的堵漏浆料通过所述进口部输送至所述模拟井筒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性地层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层模拟液为钻井液或盐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性地层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拟井筒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加热套,在所述裂缝模型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加热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性地层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裂缝模型包括具有模腔的外壳,在所述模腔内设有能密封滑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将所述模腔分隔成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构成所述模拟裂缝,通过所述第一活塞的移动能调节所述模拟裂缝的缝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裂缝性地层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模腔连通的多个调节安装孔,所述调节安装孔内能调节地密封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端部能顶靠在所述第一活塞上。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裂缝性地层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注入孔和放空孔,所述注入孔和所述放空孔均与所述第二模腔连通;所述泵送组件能通断地与所述注入孔连通,并能向所述第二模腔内泵送流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裂缝性地层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由顶板、底板和环形侧板围合构成,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环形侧板围成的内部空间构成所述模腔;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环形侧板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模拟裂缝为平行裂缝,所述第二可视化窗设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出液口开设在所述环形侧板上,在所述环形侧板上还开设有进液口,所述模拟裂缝能通过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口部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裂缝性地层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活塞均为长方形板体,所述模拟裂缝的长度方向沿所述长方形板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裂缝性地层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模腔连通的多个第一通孔,并在所述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孔径增大的第一阶梯孔;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第一玻璃,所述第一玻璃靠近所述第一模腔的端面与所述顶板的板面平齐;在所述第一阶梯孔内密封嵌设有第二玻璃,并在所述顶板的外侧且正对所述第二玻璃的位置设有压环,所述压环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构成所述第二可视化窗。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裂缝性地层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出口部能拆卸地密封连接有出口接管,所述出口接管远离所述出口部的端部设有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长条状缝孔;所述进液口为长条状孔,在所述进液口处密封连接有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内设有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长条状缝通道;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进液接头的端部能拆卸地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长条状缝孔能与所述长条状缝通道对接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26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