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用正极和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2230.X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9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雄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崔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 ||
本发明提供二次电池用正极和二次电池。本发明提供的正极是使用碳纳米管的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初期电阻小,且反复充放电时的电阻增加得到抑制。这里公开的二次电池用正极具备正极集电体以及设置在上述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和碳纳米管,且实质上不含有树脂粘结剂。上述正极活性物具有与上述正极集电体相接的层状区域以及除上述层状区域以外的区域。上述层状区域和除上述层状区域以外的区域均含有碳纳米管。上述层状区域中的碳纳米管的含量大于除上述层状区域以外的区域中的碳纳米管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用正极。本发明还涉及具备该正极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适用于个人计算机、便携终端等的可携带电源、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等的车辆驱动用电源等。
一般而言,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中使用的正极具有在正极集电体上设置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构成。一般而言,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导电材料和树脂粘结剂。然而,该树脂粘结剂由于为绝缘性,因此,成为正极的电阻成分。关于这种情况,在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了在使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作为导电成分的碳纳米管的情况下,碳纳米管发挥导电材料和粘结剂这两者的功能,能够将正极活性物质层无树脂粘结剂化,由此,能够将正极低电阻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99884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319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正极的低电阻化不充分,进而,反复充放电时的电阻增加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极,是使用碳纳米管的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初期电阻小,且反复充放电时的电阻增加得到抑制。
这里公开的二次电池用正极具备正极集电体以及设置在上述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和碳纳米管,且实质上不含有树脂粘结剂。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与上述正极集电体相接的层状区域以及除上述层状区域以外的区域。上述层状区域以及除上述层状区域以外的区域均含有碳纳米管。上述层状区域中的碳纳米管的含量大于除上述层状区域以外的区域中的碳纳米管的含量。根据这样的构成,可提供一种正极,是使用碳纳米管的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初期电阻小,且反复充放电时的电阻增加得到抑制。
这里公开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层状区域中的上述碳纳米管的含量为3质量%~10质量%。根据这样的构成,可得到更高的电阻降低效果和更高的电阻增加抑制效果。
这里公开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层状区域的厚度为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的5%~20%。根据这样的构成,可得到更高的电阻降低效果和更高的电阻增加抑制效果。
这里公开的二次电池为具备上述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二次电池。根据这样的构成,可提供一种初期电阻小且反复充放电时的电阻增加得到抑制的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的一个例子的一部分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构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构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卷绕电极体的构成的示意分解图。
符号说明
20 卷绕电极体
30 电池壳体
36 安全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未经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2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活性涂覆基板以及生产该生物活性涂覆基板的方法
- 下一篇: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