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煤气消耗的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1791.8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4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魏殿国;李志平;郇锋;朱坤亮;郭燕喜;韩澎;吕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0 | 分类号: | B21B45/00;B21B37/74;B21B3/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4 | 代理人: | 杜忠福 |
地址: | 271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煤气 消耗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煤气消耗的操作方法,分别在板坯库跨建设2个保温坑,炼钢热送的板坯到达轧钢输送辊道后,行车立即按照垛位定置管理入保温坑,连续生产碳钢时,热送不锈钢进坑;碳钢生产2‑3天后,组批生产不锈钢,此时热送碳钢进坑,热送板坯进坑前打开保温罩,夹钳离开保温坑后,立即关闭保温罩;根据出钢节奏控制上料板坯出坑节奏,保持一致,除炉前装钢辊道存放一支定位板坯外,热板坯禁止在上料辊道上停留。按照本发明的操作方法实施后,实现碳钢和不锈钢分别组批轧制时板坯入炉温度提高50%,在炉时间缩短10分钟,煤气消耗下降30%,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厂节能降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煤气消耗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泰山钢铁集团不锈钢事业部现有炼钢厂、轧钢厂,炼钢厂生产模式为不锈钢与碳素结构钢同时热送,轧钢厂分别组批生产。炼钢厂热送板坯在轧钢厂等待组批,造成热能散失,热装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板坯装炉温度、减少热量散失的降低煤气消耗的操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煤气消耗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在板坯库跨建设2个保温坑,深度为3.5米,存放15层板坯,垛位数为24垛,保温坑存储板坯能力为9000-10000吨,缓冷坑分为炉坑和保温罩两部分,保温坑由混泥土及耐火材料组成;
2)炼钢热送的板坯到达轧钢输送辊道后,行车立即按照垛位定置管理入保温坑,连续生产碳钢时,热送不锈钢进坑;碳钢生产2-3天后,组批生产不锈钢,此时热送碳钢进坑;
3)保温坑使用1个垛位时,两个保温罩开启间距不超过4米,换辊前装钢工通知原料管理员不再上料,此时关闭保温罩,换辊完成出钢后通知原料管理员上料,此时打开保温罩上料;热送板坯进坑前打开保温罩,夹钳离开保温坑后,立即关闭保温罩;
4)由生产计划员依据《生产作业计划》钢种、规格,依据保温坑内板坯入坑时间依次编排生产计划;
5)根据出钢节奏控制上料板坯出坑节奏,保持一致,除炉前装钢辊道存放一支定位板坯外,热板坯禁止在上料辊道上停留;板坯入加热炉时,1#加热炉上料热板坯在辊道停留时间≤3.5分钟,2#加热炉上料热板坯在辊道停留时间≤2.5分钟(辊道运输至加热炉装料完成),热板坯在保温坑内等待。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操作方法能提高板坯装炉温度,减少炉膛热量散失,降低生产成本,按照本发明的操作方法实施后,实现碳钢和不锈钢分别组批轧制时板坯入炉温度提高50%,在炉时间缩短10分钟,煤气消耗下降30%,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保温坑一座,存放数量为22支,分别将700℃热送板坯存放于坑外和坑内进行比较对比,在放置48小时和72小时测量板坯温度。
保温坑放置48小时,板坯平均温度438℃,72小时平均温度404℃,48小时温降为262℃,72小时温降为296℃。
地面放置48小时,板坯平均温度197℃,72小时平均温度149℃,48小时温降为503℃,72小时温降为551℃。
由此可见,保温坑内板坯热量散失较坑外小,适合我厂分批轧制特点,对建设保温坑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
分别在板坯库跨建设2个保温坑,深度为3.5米,存放15层板坯,垛位数为24垛,保温坑存储板坯能力为9000-10000吨,缓冷坑分为炉坑和保温罩两部分,保温坑由混泥土及耐火材料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17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