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及控制方法、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8993.7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2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发喜;张鹏;黄伟煌;胡宗邱;陈怡静;翟冬玲;许树楷;张斯翔;李岩;罗代军;黄莹;庄清寒;赵晓斌;沙正海;周伯明;何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彭东威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风电送端 混合 直流 输电 系统 控制 方法 设备 | ||
1.一种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海上风电场、第二海上风电场、海上输电平台和与所述海上输电平台连接的陆上输电平台;
所述海上输电平台包括极1海上换流站和极2海上换流站,所述第一海上风电场与所述极1海上换流站连接,所述第二海上风电场与所述极2海上换流站连接,所述极1海上换流站为MMC换流站或二极管阀DR换流站,对应的所述极2海上换流站为二极管阀DR换流站或MMC换流站;
所述陆上输电平台包括极1陆上换流站和极2陆上换流站,所述极1陆上换流站和所述极2陆上换流站分别与陆上交流主网连接,所述极1陆上换流站和所述极2陆上换流站均为MMC换流站;
所述极1陆上换流站与所述极2陆上换流站连接形成第一节点,所述极1海上换流站与所述极2海上换流站连接形成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线缆连接后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1海上换流站通过极1电缆与所述极1陆上换流站连接,所述极2海上换流站通过极2电缆与所述极2陆上换流站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海上风电场还通过交流联络线与所述第二海上风电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1陆上换流站和所述极2陆上换流站均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模式控制其直流电压稳定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输电平台的MMC换流站采用定交流电压幅值和定交流频率的V/F控制模式控制其电压和频率稳定输出,所述海上输电平台的MMC换流站控制所述海上输电平台的二极管阀DR换流站的交流侧电压以控制所述海上输电平台的二极管阀DR换流站的导通或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输电平台通过所述极1海上换流站与所述极2海上换流站共同给所述陆上输电平台送电。
7.一种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中海上风电场的总输出功率和二极管阀DR换流站的输送容量;
根据所述总输出功率和所述输送容量,控制所述二极管阀DR换流站向陆上输电平台传送所述总输出功率,或控制所述二极管阀DR换流站和海上输电平台的MMC换流站共同向所述陆上输电平台传送所述总输出功率;
其中,所述总输出功率为第一海上风电场和第二海上风电场发出的功率总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若所述总输出功率不大于所述输送容量,控制所述二极管阀DR换流站向陆上输电平台传送所述总输出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若所述总输出功率大于所述输送容量,控制所述二极管阀DR换流站按所述输送容量向陆上输电平台传送输电功率,并将剩余的输电功率通过所述海上输电平台的MMC换流站向所述陆上输电平台传送;其中,剩余的输电功率为所述总输出功率减去所述输送容量的功率。
10.一种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风电送端混合双极的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89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教学课桌
- 下一篇:一种灌溉式稻虾养殖投料设备及其投料方法